催生万物云
2020-12-30武志军
武志军
云经济是5G推动下的一次国内经济结构重塑,未来将是万物“云”时代。
在线下陷入疫情困境、无法经营之时,线上交易却愈发火爆,增长率高达数倍、甚或数百倍,云经济迎来了高光时刻。相比云经济的火爆,很多人更关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云经济是疫情影响下的昙花一现,还是有更大增长空间?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云经济不是阶段性的产业现象,而是5G推动下的一次国内经济结构重塑,未来将是万物“云”的时代。
降温难以避免
疫情过后,云经济还会持续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活、工作逐步恢复调整,一些云经济业态难免会有所降温。但此次疫情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进一步培育了线上消费习惯,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疫情期间的流量变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疫情客观上倒逼了电子商务发展,但疫情过去都会正常化,生鲜到家等业态未来会继续做大,但一些业态可能就没之前那么火爆了。比如在线教育,作为一种辅助技术是很好的补充,但替代不了面对面、因材施教的线下教学。”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对于健身行业来说,“云健身”是特殊时期健身房维系用户的权宜之计。疫情过后,多数的健身还是会回归线下。除了原来的会员之外,收获的流量有多少能变现?“疫情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长期来看,公众对健身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有从业者认为,无论哪种形式,优质的服务才能吸引客户。
“云经济本质上是互联网经济,这种服务经济形态适应了新崛起的年轻一代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即使疫情结束之后,云经济整体仍会持续发展。”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说。
打开新思路
疫情之下,一些线下企业开展的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甚至云演唱会等,“云自救”,并非完全从头开始,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网络经营基础,只是之前网络业务比例较低,企业也不是很重视。如今受到疫情影响,线下业务无法开展,企业被迫转移到线上拓展,尝试业务转型升级,探索云经济商业模式,虽然收入情况各有不同,但开阔了企业的视野,令其看到云经济的前景,为“疫后”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国网络经济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线上交易额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各行各业均被网络高度渗透,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诞生了许多“独角兽”,一些平台成长为行业巨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部分细分领域的天花板逐渐逼近,平台用户引流成本持续增高,亦令业内人士感到焦虑。
如今,线下企业纷纷展开的“云自救”,与14亿民众“宅家”生活相对接,双方均有主动线上交易的需求,令企业获客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催生了新的发展机会。可见,疫情之下并非全是危机,也同时蕴含着机会,企业应具有前瞻性眼光,把握转型升级的机会,主动开展云上业务,探索新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在危机之中获得新生。
为消费注入活力
事实上,云经济并不是疫情期间的产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归根结底,云经济是中国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商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新供给的一种积极探索。这些前期尝试不仅为云经济在疫情期间走热打下基础,也说明云经济有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支撑,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下,云经济虽然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比如,疫情期间,一些公司在利用“云办公”软件时发现,有的远程办公软件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经常出现掉线、杂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线上会议的效果;一些学生家长在帮助孩子使用线上教育软件时发现,一些课程制作不够用心,只是把线下教学简单地搬到线上,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一些消费者在参加商场的“直播销售”服务时发现流程繁琐,影响了购买体验……只有解决好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这些问题,云经济才能行稳致远,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