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

2020-12-30葛旭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初中科学

葛旭东

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型实验的方式,引入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校的特点、条件进行教学内容的合作开发。微型实验具有参与人数多、效果明确、污染较少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定制特色的微型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关键词: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50

在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秉持“以人为本”“自发自愿”的原则,对课本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特色化的微型实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初中科学微型实验的特点

1.覆盖面广

在初中科学的微型实验中,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微型实验不同于传统实验,需要学生组队公用一套设备,微型实验能够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实践的机会。在传统實验中,需要2~4位学生公用一套设备,不同的班级需要交错使用实验室,无法共同参与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剂浪费严重,实验中实践者少[1]。而在微型实验中,可以将设备进行缩小,制作微型设备,减少化学制品的浪费,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2.目的性强

微型实验具有目的性强的特点,能够准确测试科学中的理论知识,能够采用对比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提炼。初中科学涉及的知识较广,包括地理、化学、物理等知识,能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采用微型实验的方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比如,在“泥石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暴雨降临,观察雨水对不同泥土、地势造成的影响,并思考泥石流的发生原因,构建对应的背景,将天气现象微观化,检验初中科学中的理论。

3.污染较少

初中科学会用到一些化学试剂,微型实验用到的试剂量比较少,能够使用微型设备观察化学现象,减少了化学污染[2]。除了减少化学污染,微型实验还可以减少固体污染、流体污染、气体污染。比如,在“常见的酸”中,需要用到硫酸。教师在介绍硫酸后,能够让学生将铁钉置入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硫酸,点燃酒精灯,观察铁的反应情况。学生能够看到固体缓慢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生成气体能够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二、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提升参与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能够综合各方的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商讨,最后上报给学校,提升了所有人员的参与程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搜集资料并做好备份工作,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整合[3]。比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遇到镜子后光的移动轨迹,解说光在离开水这种介质后的变化轨迹。在微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镜子,并让学生展开合作,将一束光引导教师的指定位置。

2.符合成长要求

每个地区对于学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运用视频、图片等素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针对化实验。比如,在“水的组成”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连接电解器,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实验现象,之后可以停止接通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了解水的分解反应。

3.提升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凸显学校的特色,并为学生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学人才,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微型实验中,教师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把控教学节奏,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4]。比如,在“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垃圾,寻找变质的牛奶、发霉的橘子等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切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生能够将自己搜集到的垃圾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看,了解食物发臭、变味的原因,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三、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积极提出问题

在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教师需要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结合校园的特色,进行课程内容的大幅优化。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部增添科学元素,提出各种科学问题,绘制黑板报,增添科学家的名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5]。在微型实验前,教师需要采用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验证。教师还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微型实验的步骤,构思实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为学生梳理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比如,在“重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微型实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矿泉水瓶瓶底钻眼,让其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水不会从孔中喷出?”。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展开微型实验,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之后使用细针戳出孔洞,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瓶静止时,受到重力影响,在压强的作用下,水会从空中流出。而在下落时,水和瓶子保持相对静止,水不会对瓶子底部产生水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不会从空洞流出。学生能够检验重力的理论,并使用摄像机进行记录。

2.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在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将抽象信息具象化,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微型实验前,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理解实验的方法,看到实验的现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扩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讲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打造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的微型实验提供参考,还可以发布试题,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交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电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看到视频中的生物电应用方式,实验工具包括橘子、铜片、铝片、电线、表芯、小灯泡等,将铜片、铝片通过电线连在一起,将两头分别插入不同的橘子中,之后多出的电线连接在表芯上,能够认识到生物电的存在,看到电量的具体数值,如橘子数量足够,可以换上小灯泡,看小灯泡被电量的现象。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讲解生物电的形成原理,并让学生自行实验,选择可乐、土豆代替橘子,也能够发出生物电,鼓励学生探索形成原因。

3.开展讨论交流,交流实验现象

在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能够分析实验的现象,找出实验的目标,印证实验的原理[6]。传统实验大多为一组人进行讨论,共用一组仪器,而在微型实验中,人人都能参与实验,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交换彼此的思想,思考实验的合理性,讨论实验的拓展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评,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继续实验。

比如,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把两根50厘米长的漆包线两端剥去漆,分别在两根7厘米左右的铅丝上绕12匝、36匝,做成微型电磁铁,连接上一节干电池去吸引订书订,观察实验现象,看微型电磁铁可否吸引订书订,并记录微型电磁铁吸订书订数量。再用同一微型电磁铁分别连接在一节、两节串联干电池上去吸订书订,观察实验现象,看微型电磁铁可否吸引订书订,并记录微型电磁铁吸订书订数量。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讨论观察到实验现象就可以探索到微型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通过微型电磁铁线圈的电流越强,微型电磁铁的磁性也越强。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实验方式,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

四、结语

在初中科学微型实验中,运用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教师需要营造学习氛围,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刚.“以微促教,常微结合”微型实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现代阅读,2018,3(8):33-34.

[2]刘军.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2018,6(23):81-82.

[3]陈伶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研究,2017,8(37):57-59.

[4]張杨杨.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30):73-74.

[5]罗金寿.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有机整合在初中科学的尝试与探索[J].发明与创新,2017,9(35):42-43.

[6]宋均.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J].发明与创新,2018,7(22):77-7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大汾中学317016)

猜你喜欢

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初中科学
微课不微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创新微型喷泉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基于能力培养的化学微型实验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