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2020-12-30王丽青任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突破路径精准扶贫

王丽青 任萍

摘要 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在金融支持科技产业进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指出三方博弈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博弈困境的成因,提出突破博弈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 农村科技产业;精准扶贫;博弈困境;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8;F83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82

基于2020年我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战略目标,201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授权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村扶贫的一揽子政策,明确了我国农村扶贫的总目标,为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作为金融赋权反贫困的有效方式,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其经济造血功能的作用,通过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农户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模式创业和创造就业岗位,支持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出资成立担保机构,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和扩大资金覆盖面,实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重要职能,成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新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2]。

1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产业精准扶贫的主体运作流程

金融作为各类经济稳健发展的血液,是任何组织和部门进行核心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在金融支撑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3]。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从宏观调控的视角进行整体形势的把脉,制定大的政策框架以进行导向定位,安排金融机构和地方各级照政府执行。对于地方各级政府而言,应当接受上级的指令,层层分解上级政府的任务,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它们会通过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引导,在贫困地区针对性地开展小额贷款、农村养老金发放等金融支持扶贫的相关业务。在金融支撑精准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扶贫对象作为主体,如果基于各自的利益视角看待,则是两两博弈的互为对手方进行策略的选择。假设在信息完全完美的状态之下,每一方都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那么他们就能在每一个阶段中进行最佳的策略选择,不会发生非理性错误或有限理性的次优选择[4]。

2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

在理想状态之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能够很好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整体宏观规划和政策部署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能,进行稳定有序的工作开展,能够达到最优经济社会效率。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部分工作人员的不称职和对政策领悟不到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营利性目标的考虑,颠倒工作职能的主次,将扶贫职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等。因此,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三方的博弈过程并不是一个信息完美完全的博弈过程,往往不能达到最优的策略选择,无法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5]。因此,分析三方两两博弈过程,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措施制度,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三方博弈关系图(图1)。

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两两博弈中,由于信息的对称、有限理性的制约,短视行为选择以及策略选择不能被事先预期,长期博弈过程和短期博弈过程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有限理性下存在经验积累,必然会导致博弈过程中的学习进化而进行策略选择的改进,预期与实际收益的差异,引发颤抖手均衡,偏离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阶段性稳定状态等,使三者的博弈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3 突破三方博弈困境的路径选择

3.1 困境成因的进一步分析

从上述三方两两博弈分析可知,在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博弈之间,需要地方政府能够较好地执行中央法规政策,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细则,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户信贷工作方面做得更好。而金融机构基于本身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职能定位,应当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与政府进行积极的合作,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较好地平衡,在两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帮扶农户进行小额贷款、担保等金融业务,且政府不宜过多地从本身地方利益保护的视角出发对金融机构进行干预。同理,金融机构也不应当从资本逐利的视角进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而抛弃本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于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博弈而言,信息的透明公开和相互信任是彼此合作的根本所在,客观真实地对农户贫困状况进行评估,对农户未来脱贫方式进行合适的定位,加强信用管理和降低市场风险,按照政府政策导向充分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才能得到双赢的局面。在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地方政府应当遵循中央的法规政策,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和导向作用,让农户从内心深处对政府形成一种合理信赖的良性上升,农户愿意对政府工作人员讲出自己的难处,讲出自身的真实状况和想法。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只有对每户贫困家庭进行精准摸底排查,并进行动态跟踪,随时掌握每家贫困户的脱贫措施效果,积极将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形成三者的良好互动,才能形成相互基于合理信赖利益的博弈均衡状态。

3.2 突破博弈困境的路径选择

结合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主要原因,通过上述三方博弈的困境研究,可以从贷款难、贷款利率相对偏高、贷款期限较短而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等问题着手,结合金融机构担心农户财产抵押不足、农户存在隐瞒信息、农业经营风险高、农户创收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综合带来的贫困户不能如期归还贷款及利息而违约带来的风险,可以进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路径创新如下。

3.2.1 创新资金投入体系以促进贫困农户的生产创收 在县乡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农商银行以发放扶贫贷款的形式鼓励贫困户用贷款入股,并且劳动力加入生产来支持帮扶组织进行产业规模化经营,而贷款的利息由政府进行补贴,贷款的风险由金融保险公司承担,给贫困户吃了定心丸,解除了他们还不起贷款的后顾之忧,能够让他们放心大胆的一门心思去从事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各个乡政府充分挖掘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牵头,以地方企业为地方发展做贡献进行政策引导,构建了“政府+银行+保险+实施主体+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3.2.2 着力打造金融支持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基于生产销售物流供应链的基本原理,依托移动互联网即时沟通的便捷性和物资运输的快速稳定发展,以便于农户的特色农产品能够便利地走向全国各地,进行“贫困农户+销售公司+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供应链的模式创新。

3.2.3 将农业用地产权放活引入担保机制作为抵押权进行贷款 对于部分贫困户,因为家庭壮年劳动力成员伤残或大病而致贫,且他们不仅缺乏资金和技术,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而不具备再生产能力,因此,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的举措至关重要。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帮扶而脱贫是解决他们脱贫的切入点。将耕地承包经营权或林业产权为基础作为贷款的抵押权。同时,以耕地或林地通过出租、轉包和劳动力入股进行收益分成等方式,与有富余劳动力的农户进行合作,让缺少青壮年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与有富余劳动力的农户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再引入富余劳动力农户作为担保人,实现收益共享和信贷风险分担,既可以盘活农户拥有的不动产,又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并形成有效的农户优势互补合作机制。

4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以保障实施路径

根据山西省连片贫困区的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分析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博弈困境,创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路径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并大大降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及利息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有效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贫困农户的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还需不断改进保障措施。

4.1 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主体

在金融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创新过程中,本质是围绕贫困农户贷款的实际需求展开,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导向进行实施办法的改进,以打造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关键支撑。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政策性银行和业务监管部门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政策方面的指引性作用,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市场运作的规制和监管,还有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性银行、民生银行等民营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晋商银行等城镇商业性银行和地方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规范运营和适度竞争,以活跃市场环境。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主体多元化中,加快农业保险机构的稳步发展,引导农业保险机构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区域内协同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种类的覆盖面,涵盖小额人身健康保险、小额财产保险、小额农产品价格保险、小额天气指数保险、小额产量保险、小额农产品收入保险等,使得农业产业的保险服务机构农村全覆盖,为农户抵抗农业产业风险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4.2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仅需要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主体,还要从深度上进行服务群体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方面进行挖掘。因此,在政策的引导下,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刺激下,鼓励金融服务主体通过安置ATM机和POS机、打造金融扶贫服务站等方式将服务网点、服务设施和信贷资金向偏远区域拓展,在乡镇有机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村村有服务,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更加有资金需求的贫困人群,充分发挥好金融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4.3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微信、QQ、抖音和微博等社交工具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必备设施。首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收集银行、网络银行和网络保险等方式将金融服务打通农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偏远区域农村居民的服务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其次,可以利用视频验证、指纹识别和视频展示业务办理操作流程等措施,提升农村居民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操作技能,保障安全规范操作。再次,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村金融能够全面有效地获取贫困农户的信用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劳动力状况等信息,便于动态管理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克服农户可抵押财产不足的缺陷,降低金融服务机构的信息收集成本和筛选成本。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93.

[2] 杨海堉.石门县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8.

[3] 郭晗.四川农村金融扶贫路径选择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 吴洁,车晓静,盛永祥,等.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1):162–173.

[5] 曾小龙.农村弱势群体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the Finance to Targeted Measures in the Pligh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WANG Li-qing et al (The Business School,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oor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upport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choice, points out the exist of the tripartite game dilemma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into the cause of game dilemma, anti-poverty practice experience, research breakthroughs in route choice in a game.

Key words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Dilemma game; Path breakthrough

基金项目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科技协调创新机制研究”(2017041017–2);大同市软科学项目“乌大张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同市科技创新对策研究”(2019187)。

作者简介 王丽青(1982–),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05

猜你喜欢

突破路径精准扶贫
李白“诗与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的路径
风景摄影的现状及突破路径探析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与突破路径的研究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