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安县稻茬麦田恶性杂草危害与防除策略

2020-12-30周学峰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逐年增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麦田杂草种类和种群演变加速,小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危害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安全。本文分析稻茬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特点及原因,并提出有效防除对策。

关键词 稻茬麦田;恶性杂草;防除策略;来安县

中图分类号:S45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01

来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候多变,气温回升缓慢;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两熟稻麦轮作。来安县“两区”划定小麦功能区2.162萬hm2。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逐年增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来安县种植大户种植冬小麦面积已占播种总面积62.5%。但种植管理粗放,致使稻茬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危害不同程度发生。

1 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危害特点

1.1 禾本科恶性杂草种类及分布

主要类型由日本看麦娘、草为优势种组成的单优群落。草主要分布在汊河、大英、三城、独山等东部、南部圩区乡镇。日本看麦娘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发生,重发地区主要在中南部岗地和圩区等乡镇。

1.2 禾本科恶性杂草在部分田块发生严重

日本看麦娘或草单一种类在一块或一片麦田严重发生,平均杂草密度0.11万~0.16万株/m2,最高日本看麦娘0.8万株/m2或草0.4万株/m2。如防治不力,甚至会造成草荒。

1.3 药害频发

由于禾本科恶性杂草密度大,农户急于防除,不顾特殊天气及苗小等原因,加重剂量喷药,在草多地方出现重喷现象,造成麦苗心叶黄化扭曲甚至枯心死亡[1]。一种植大户种植5 hm2小麦在3叶1心施药后,小麦全部黄化死苗,其原因是农药使用剂量超过标准的一倍。

1.4 施药后禾本科恶性杂草不死亡,引发投诉事件

禾本科恶性杂草由于草龄和密度太大,耐药性增强,若施药不合理,会造成小麦因草害减产[2]。一种植大户种植14 hm2小麦,年后进行化除,正常剂量施药后,高密度、大草龄的日本看麦娘纹丝不动,种植户误认为购买到假药,投诉不止。即使除草剂抑制住高密度恶性杂草生长,小麦拔节后遮住杂草,但小麦下部郁闭、不通风,仍会造成纹枯病、白粉病偏重。

2发生原因分析

2.1 小麦品种调运、农机跨区作业、施用单一除草剂品种使杂草优势种群出现变化

来安县稻茬麦以前禾本科杂草主要以看麦娘为主,兼有大巢菜、猪殃殃、野老鹳、稻槎菜、菜荠、繁缕等阔叶杂草,现转变为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草等禾本科杂草,兼有大巢菜、猪殃殃、野老鹳、稻槎菜等阔叶杂草。日本看麦娘、草上升为麦田主要杂草。

2.2 耕作方式有利于杂草危害

浅旋耕使脱落的杂草种子散落在浅土层,1~3 cm浅土层杂草种子萌发芽率最高。

2.3 禾本科恶性杂草繁殖能力强,种子数量大

日本看麦娘和草均有较大的单株结实量。

2.4 苗期杂草小,难分辨,农民识别不准,药剂选择不准

炔草酯和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日本看麦娘和草已形成用量越来越大、防效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并造成禾本科恶性杂草产生抗药性[3]。

2.5 除草剂用量控制不准

不能在使用推荐剂量基础上灵活掌握。

2.6 迟播麦苗小,容易造成防治被动

来安县稻茬麦适播期经常遇到干旱或连阴雨天气,造成播种期推迟,少数种植大户烂耕烂种的都是迟播麦。由于年底苗太小,未化除,开春以后小麦只能达到2叶1心或更小苗,因此,除草易造成小麦药害,达不到增产效果。

2.7 除草剂错过最佳使用时期,防治效果差

冬前不防除,推迟到春季化除时,又因春季阴雨天气多,或遇倒春寒不能下田施药,小麦很快进入拔节期,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春季麦田杂草密度大,草龄大,药剂选择不准或用药量不足导致日本看麦娘或草等恶性杂草草荒。

2.8 小麦化学除草比较盲目,没有关注天气对除草剂的影响

降温会减慢除草剂在小麦体内的解毒速度,导致药害,且杂草气孔关闭,吸收降低,防除效果不佳。春季化除虽有短期温度回升,但是气温起伏,温差比较大,更容易造成药害。2020年2月15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来安县气温从最高17℃迅速降到-4℃,并伴有大风和雨雪,降雪深度3 cm。20—21日,一种植大户进行麦田化除,施药后受冻药害严重,小麦出现大量死叶和死苗。

3 禾本科恶性杂草防除对策

坚持综合治理,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封杀结合,提高除草效果。

3.1 农艺控草

3.1.1 及时清除农田周围环境的杂草 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阻止田外杂草种子侵入。

3.1.2 实行麦油、麦菜等轮作倒茬 有利于化除,可有效减轻杂草危害。

3.1.3 提高整地质量,促使小麦全苗、壮苗、匀苗 避免烂耕烂种等粗放式管理导致小麦出苗率低,杂草出苗率高。

3.1.4 稻茬麦在小麦播种前隔年进行深翻耕 不利于杂草萌发危害。

3.2化学防控

小麦田化学除草应以冬前化除为主,春季化除作为辅助和补充。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配合。选择正确是关键。

3.2.1 化除时机 冬前麦田杂草出草率高,草龄小,耐药性差;田间郁闭度小,杂草裸露,着药面大;施药时温湿度又较适宜,用药量小、成本低。抓好冬前杂草敏感期施药,不仅除草效果较好,还可减轻重发田块春季除草压力,并能减少某些除草剂产生的长残留药害。来安县稻茬麦冬前麦田杂草防除最佳使用时期为11月下旬—12月初,如果年后补除,一定要在2月下旬—3月初小麦拔节前抢时机用药[4]。

3.2.2化除关键技术 (1)土壤封闭处理。播后苗前选用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有效成分1 402 ml/hm2或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有效成分324~432 ml/hm2均匀喷雾。封闭除草整地要“细、透、平、实”;施药时要求土壤墒情好;避免露籽施药;防止秸秆还田导致药土不能接触。(2)茎叶喷雾处理。日本看麦娘、草等群落禾草,于杂草2~3叶期,选用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390~480 g/hm2,或13%氟唑·炔草酯油悬浮剂有效成分58.5~78 ml/hm2,或5%唑啉·炔草酯乳油有效成分45~75 ml/hm2茎叶喷雾。

3.2.3 除草剂科学安全使用 (1)施药要三看三准,即看天气、看苗情、看草况;配药要面积准、药量准、用药时期准。冬前施药用低量-中量,春季施药用中量-高量。不重喷,不漏喷。选择在白天气温高于10℃时施药,不宜在低温(<5℃时间段)、大风天气施药[5]。(2)四种条件不施药。苗黄、苗弱不施药;降温降雨前不施药;寒潮天气引起降温和雨雪后7 d内不施药;作物敏感期不施药。(3)为避免杂草群落演替及抗药性发生,应轮换用药。

4 强化宣传引导,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对禾本科恶性杂草危害防范意识[6]。经试验表明:杂草识别率超过99.5%,除草剂使用量降低25%~55%。通过培训,种植户掌握早期识别知识,主动选择对路农药,提升防控技术水平,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参考文献

[1] 胡德芳.麦田草害综合控制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38.

[2] 冯渊博,曹瑛,许西梅,等.西安市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综合防控策略[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10):28–29.

[3] 赵保勤.翼城县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的重发原因浅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33–34.

[4] 曲耀训.麦田难治恶性杂草发生与化学防除[J].农药市场信息,2016(5):52–54.

[5] 王勇.麦田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55.

[6] 方果,李耀光.山西省南部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及防除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8(3):75–78.

责任编辑:黄艳飞

Har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Malignant Weeds in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in Lai'an County

ZHOU Xue-f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Shiguan Town, Lai'an, Anhui 2392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the city, the intensive and large-scale planting of land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species and population evolution of weeds in wheat field is accelerated, and the harm of weeds in wheat field is on the ri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wheat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types,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malignant weeds of Gramineae in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in Lai'an County we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Malignant weeds; Control strategy; Lai'an County

作者簡介 周学峰(1974–),男,安徽来安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