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TPO 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2020-12-30欧阳贤凤罗萍胡飞晏建国郭瑛朱文凤江炜

江西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血小板差异

欧阳贤凤,罗萍,胡飞,晏建国,郭瑛,朱文凤,江炜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 3320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免疫功能紊乱,血小板计数减少,自发牙龈、消化道、皮肤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出血,甚至死亡[1,2]。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 常用药物,能减少自身抗体生成,拮抗免疫反应,改善病情,但长期使用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欠佳[3,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血小板刺激因子,特异性较强,能够有调节巨噬细胞成熟、增殖、分化,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增加,被应用于ITP 治疗[5]。 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 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84 例 IT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rhTPO 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2 月至 2020年3 月收治的 84 例ITP 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各 42 例。试验组男 18 例,女 24 例;年龄20-77 岁,平均年龄(45.62±2.46)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19±0.42)年。 对照组男 16 例,女 26例;年龄 22-75 岁,平均年龄(45.47±2.41)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14±0.37)年。 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在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⑴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ITP 相关诊断标准,结合血生化、血常规检验和临床表现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首次发病。 ⑵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体质体质者;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 入组前3 个月内接受过抗凝药物、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地塞米松(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112)40mg/次,治疗4d。 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rhTPO(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2005 0049)治疗,皮下注射 15000U/d,连续治疗 14d。 若患者治疗期间PLT<10×109/L, 或有活动性出血表现,则使用抗纤溶药物、输注血小板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 PLT>100×109/L,无出血症状为显效; 与治疗前相比,PLT 升高>30×109/L,或升高至50×109/L,基本无出血症状为有效;出血症状无明显变化,PLT 上升<30×109/L 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⑵血清学指标。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14d 后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系细胞分析仪测定 PLT; 流式细胞仪测定 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⑶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t 检验;以 n(%)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血清学指标 两组治疗前血清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PLT、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组别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CD3+(%)治疗前 治疗后CD4+(%)治疗前 治疗后CD8+(%)治疗前 治疗后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试验组(n=42)t P 14.28±4.15 14.10±4.04 0.201 0.841 105.88±33.67 137.18±38.46 3.968 0.000 48.74±8.65 48.67±8.55 0.037 0.970 55.19±9.38 59.10±9.68 2.217 0.029 25.01±6.27 25.35±6.24 0.249 0.804 30.26±7.12 36.05±7.31 3.667 0.000 33.95±8.67 34.01±8.59 0.032 0.975 30.42±7.51 27.08±6.75 2.144 0.035 0.74±0.21 0.75±0.24 0.203 0.840 0.99±0.28 1.33±0.33 5.091 0.000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6/42),高血糖 2 例,高血压 1 例,腹胀 3 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8/42), 注射部位疼痛 2 例,高血糖 2 例,高血压 2 例,腹胀 2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ITP 是自身抗体所致的获得性器官特异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PLT 数量持续减少,肌肤呈现斑点或扩散至全身, 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吐血、便血、血崩、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7,8]。 ITP 具有治疗难度高、易反复发作、疗效差等特点,其发生多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9,10]。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治疗ITP 的一线药物,能抑制过度亢进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70%左右的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可达到有效缓解,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无效,或部分患者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产生激素、依赖抵抗,发生多种副作用,造成病情迁延难愈[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PLT、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均于停药后消失, 提示rhTPO 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PLT 水平, 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血小板身生成素是主要由骨髓中巨噬细胞分泌的调节血小板的细胞因子, 能调节造血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 促进巨核细胞和红细胞生成,促使红系祖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胞恢复。rhTPO 是自仓鼠卵巢细胞中分离出的全长型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 生物学作用类似于机体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 弥补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促进ITP 骨髓巨核细胞生 成, 提高外周血 PLT 水平[13,14]。rhTPO 能够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并促进其发育成熟,释放、产生功能性血小板;树突状细胞激活程度的提高, 利于提升CD4+T 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 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使用rhTPO 治疗 ITP 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 PLT 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血小板差异
相似与差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