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 年抚州市高中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2020-12-30叶佳庆胡嘉江友桥

江西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知晓率讲座基线

叶佳庆,胡嘉,江友桥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所,南昌 330029)

结核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肺结核是通过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学校出现肺结核病人后若不能及时有效防治,极易导致肺结核暴发与流行[1]。 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严峻[2-5],多个省、市均报告了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多地开展公众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偏低[6-8],学生缺少获取信息的合适来源[9],缺乏对结核病防护知识认知及防病意识。 中学生是健康知识获取和健康态度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校是中学生获得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研究,可提高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加强学生防病意识,及早发现结核病症状就诊就医,有效降低学校内部结核病流行风险。 为探索在学校实行有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 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校园内结核病流行风险,本研究对江西省某市22 所中学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江西省抚州市的11 个县区开展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11 个县各抽取一所城市高中和一所农村高中,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高一、高二班级为本次调查干预研究对象。 采取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形式,开展问卷调查。

1.2 方法 分为基线调查阶段和干预阶段。

⑴基线调查阶段:采取自填式问卷和定性调查结合的方式,定性调查由学校回答,问卷内容根据《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2017 版) 》设计调查问卷,就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途径以及喜爱方式进行设计问卷;并对学校老师、校医开展定性访谈。

⑵干预阶段: 针对同类学生人群开展健康讲座、教育短片、宣传手册等组合模式进行干预,干预期为一学期,干预结束后对学生再次进行结核病知信行问卷调查。 在本次干预中,22 所中学2807 名学生参与,平均年龄(16.97±0.87)岁,男女学生人数分别为 1561 人(55.65%)和 1244 人(44.35%);1879 名 (66.99%) 学生为农村户口,1534 名(54.69%)学生为高一年级,1271 名(45.31%)为高二年级,2453 名(87.45%)学生为走读生。第一次发放问卷2807 份,收回2725,有效回收率为97.1%;第二次发放问卷2807 份,回收2618 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调查问卷现场填写,经调查员检查填写内容、核准无误,后将问卷当场收回。 数据录入采取双录入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课题组成员一周、 一个月以及半学期后针对20%的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情况进行督导与评估, 以了解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 相关定义 单一核心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信息的被调查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总知晓率=回答对5 个题目以上的人数/被调查人数×100%(回答5 个题目以上为知晓结核病防治知识)。

受感染是指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共同暴露于同一局限空间、经过一定时间,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员。

肺结核: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1.5 统计方法 对问卷统一编码,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调查数据进行双校验录入,统计分析采用SAS 9.4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率的比较,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校基本情况 本次干预纳入11 所城市中学和11 所农村中学。 定性访谈对象为学校校医,大部分校医无教师资格。 目前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广播、宣传画和宣传短片,频次由各学校老师自行决定。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资料主要来源于书籍、网络及报刊等公众媒体;宣传海报及短片均由教育局统一下发。 学校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在常见病、多发病如流感、手足口等,对单一病种关注较少,部分学校仅在“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期间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校内宣传活动多为自发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 老师健康教育课参考书籍多为教育局下发,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缺乏对学生的评估机制。

2.2 学生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径 基线调查中,2725 名学生中仅 1340 名(49.2%)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 学生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52.9%)、学校教育(52.9%)、报纸/杂志/书刊(52.2%)以及传单/折页/宣传画(50.1%)。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后, 学生中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例上升到93.2%,显著高于基线调查时的学生比例(P<0.0001)。 与基线调查时相比,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接受学校教育(65.3%,P<0.0001),健康讲座(28.41%,P<0.05),广播(36.2%,P<0.0001),报纸、杂志、书刊(56.7%,P<0.05),传单、折页、宣传画(73.2%,P<0.0001),磁带、录像带、光盘(26.2%,P<0.0001)和宣传栏、墙报、黑板报(55.1%,P<0.0001)等健康教育方式的学生比例有显著性提高; 接受电视(45.9%,P<0.0001),听亲友及其他说(11.1%,P<0.0001)和其他(6.2%,P=0.0224)的宣传教育方式的学生比例有显著性下降; 选择其余宣传教育方式的学生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1。

2.3 学生希望能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 基线调查中,学生主要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83.3%)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音像材料(82.0%)获取结核病知识,干预后这两条途径的比例分别下降到80.1%(P=0.0040)和 77.4%(P<0.0001),与干预之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希望通过张贴画/宣传栏/板报/展板/墙体标语,传单/折页/小册子获取结核病知识途径的比例分别上升到了70.6%(P<0.05) 和61.7%(P<0.0001)。希望通过医生宣传和听亲友口口相传的需求均有所下降(P<0.0001)。 见表 2。

表1 健康教育讲座前后结核病宣传教育接受方式n(%)

2.4 学生喜欢收到的宣传材料类型 基线调查中,学生喜欢的宣传材料依次为图画为主(76.7%)、网络版(61.4%)、文字为主(60.1%),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后仍然是以这三种形式为主, 与健康教育干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喜好收到声像制品从干预前的 49.7%上升到了干预后的 55.5%(P <0.0001)。 见表 3。

2.5 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 对健康教育讲座前、 健康教育讲座一周后和健康教育讲座半年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阶段, 结核病健康知识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和总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参与调查学生的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总率为84.51%(11514/13625)。 单一核心信息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最好应到哪去看病? ”的知晓率最高,为98.13%;“我国对肺结核患者有哪些优惠政策? ”的知晓率最低,为66.17%。在健康教育讲座一周后和健康教育讲座半年后, 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总率分别 为 87.99% (11932/13560) 和 89.29% (11688/13090), 单一核心信息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最好应到哪去看病? ”的知晓率最高,“我国对肺结核患者有哪些优惠政策? ”的知晓率最低。表4。

2.6 学生结核病患者发现数的情况 因感冒咳嗽等症状主动就诊, 发现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显著提高,由干预前38 名提高到47 名。

3 讨论

高中是肺结核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学习压力大, 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营养状况差,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极易发病[10]。 因此,在中学范围内开展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既往调查显示在校青年学生结核病知晓率偏低,江西省在2010 年和2015 年开展了两次《江西省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11,12],15-25 岁年龄组的知晓率分别为35.6%和44.7%,远低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要求2015 年达到85%的目标。访谈发现,学校校医多无教师资格证,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对单病种疾病宣传教育较少。 缺少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和有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应对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开展需求评估, 设计适合学校的健康教育模式, 建立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库迫在眉睫。

基线调查中,仅有49.2%的学生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且接受结核知识的学生中仅52.9%从学校获得。 在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后,93.2%获得结核病知识,学校教育途径提升到65.3%。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总率由84.51%提升到89.29%,提示学校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并未发挥到主要渠道作用[5],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健康教育资源相关[13,14]。

表2 学生希望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途径n(%)

表3 学生喜欢收到的结核病宣传材料类型n(%)

表4 不同阶段结核病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和核心信息总知晓率n(%)

健康教育形式上,中学生喜欢广播、电视等形式,经过学校健康教育一系列宣讲活动后,学生对宣传折页、手册的需求上升;对于收到的宣传材料也希望以图画形式为主。 宣传手册有信息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的特点,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结核病知识。 视频、音频等宣传短片容易抓住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传递信息量大,但是对于知识重点的提炼和保存不如宣传折页、手册[15],可以作为折页、手册等的补充材料模式,循环播放,带动行为改变。 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和手段相结合[16],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将结核病健康知识传播给广大师生。 在发放宣传材料时, 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和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宣传效果[17]。

该项研究提高了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因咳嗽等症状主动就诊人数增加,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显著提高,由干预前38 名提高到47 名,及时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降低了校内结核病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 结核病的控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 相关部门必须齐参与建立广泛的结核病控制的健康促进联盟, 共同与结核病作斗争。 在学校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的工作密切结合, 融为一体[18]。

猜你喜欢

知晓率讲座基线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