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感染率抗生素

(辽宁省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辽宁 本溪 117022)

肠外科手术患者一直是医院中切口感染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人体的消化道内存在较多病菌,加上肠道独特的解剖学特点而导致,对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最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是免疫功能的低下[1]。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有许多,如年龄增大、抗生素滥用、情绪低落、术中出血等。另外,对于患者的预后功能,护理质量的好坏也占有很大比重,手术时间的延长也会造成患者切口与病菌的充分接触。而根据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性别的不同,也可能为影响因素之一[2-3]。本文基于以上讨论,旨在探讨经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积极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入治疗的进行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标准区分选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参考《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标准》;②有基本沟通能力的患者;③知情本次研究,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②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最终纳入患者161例,患者发生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术后切口有持续性红肿、疼痛情况;切口有脓液分泌,且脓液经微生物检查后有致病菌存在。经检查,有24例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4.90%,其中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为(53.56±8.16)岁。

1.2 方法

1.2.1 对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处作分泌脓液细菌检测 首先进行脓液采样,送入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培养观察,采用Phoenix System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器(美国BD公司生产)及其相关试剂盒。革兰阴性(G-)菌菌落数>105CFU/mL为G-菌阳性鉴定标准;革兰阳性(G+)菌菌落数>104CFU/mL为G+菌阳性鉴定标准。以此来观察脓液中致病菌的占比,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方案。

1.2.2 护理质量 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来评价护理质量,采用医院自拟量表,分为DS(不满意,0~69分)、S(稍满意,70~90分)、VS(非常满意,91~100分)3个等级。按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不同可分组为DS组与S+VS组,以此来分析护理质量对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1.2.3 情绪状况 通过对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来测定患者的情绪状况。以SDS量表作为患者抑郁程度的评分方法:4级评分、20个条目,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情况越好,总共80分,分组为≤30分与>30分,以此来分析抑郁情绪情况对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以SAS量表作为患者焦虑程度的评分方法:4级评分、20个条目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情况越好,总共80分,分组为≤30分与>30分,以此来分析焦虑情绪情况对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④按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等各区域块分别进行分组,每个影响因素分为两组,进行切口感染人数占比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切口细菌培养情况 对24例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脓液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共培养出22株合格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阴性菌株占比为63.64%,革兰阳性菌8株,阳性菌株占比为36.36%。见表1。

2.2 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 患者性别的不同与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并无明显关联(P>0.05),而年龄、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等因素均与患者肠外科手术切口是否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见表2。

表1 肠外科切口感染患者伤口致病菌培养情况

表2 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3 讨 论

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1/2来源于患者皮肤,1/3来源于手术人员的鼻部、口部及手部,少数来源于植入物、手术器械以及空气传播。而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类型中,肠外科手术占有很大比重,为最常见的感染类型,究其原因,可能是肠外科的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开腹处理,使得切口往往较大,加上伤口外露以及肠胃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手术往往较为复杂,手术时间也更长,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肠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率。笔者根据既往经验的总结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列出几种不同的因素并加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年龄因素:衰老的定义为身体各项功能的衰退,外在表现为皮肤的松弛,行动的缓慢;内在表现为免疫力的低下[4]。因此,老年人抵御病菌及病毒入侵的能力,远没有年轻人强,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病原菌感染。而在医学上对于老年人的年龄定义为≥60岁,而本次研究为了突出年龄分组人数的平均性,故将年龄分组定义为<50岁与≥50岁。本次结果也表明,年龄大的分组,切口感染的占有人数更高。②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抗生素的出现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许多福音,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也在残害着我们自身消灭病菌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抗生素认识的加深,许多施治手段中都在尽量减少抗生素的应用,但却无法避免有些疾病需要用到它,加上部分患者依赖于抗生素的起效迅速,导致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后果是体内病菌耐药性的增加及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在本研究中体现在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上升这一方面;另外,抗生素的应用还会致使肠道内菌群失调,易引发相关肠道类相关疾病。③情绪状况:《黄帝内经》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说法,而其中正气外在代表的是人体的精力、活力,结合现代医学,内在表现的是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等。中医对于情志活动的说法为由五脏精气所化,因此情志活动过度必会伤害五脏,而对于患病的人群,最常见的情绪为抑郁、烦躁、易怒,而对应的五脏即为肝,而中医对于肝的说法为:“调情志、主疏泄、统气血、贯阴阳”,“凡病之起,多由于郁”,因此肝脏对于人体的作用为调节正气强弱、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为抑郁、烦躁情绪与机体免疫力的关联。本次研究结果也证明,情绪状况较差的患者更易引发术后切口感染。④术中输血情况:根据李茜等[5]的相关研究,输同型异体血的患者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出现TRIM等免疫系统紊乱疾病,而免疫系统的破坏会造成患者集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对于本次研究,体现在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增加。⑤手术时长:李小明[6]相关研究发现,手术时间的长短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之一,手术时间越长,患者伤口与传染介质接触的时间就越长,从而易造成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患者的肠外科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切口感染率越高。⑥护理质量: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普遍面临患者刁难、待遇低、压力大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情绪不佳,可能会影响工作情绪而致使护理质量下降[7],对于进行了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由于护理不佳很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而邝炎玉[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护理质量好坏对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有较大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较低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

基于上述研究因素,笔者认为,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患者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可控性手段之一,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情志护理:由于某些疾病的久病不愈性,会造成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在长期的患病感受与治疗的巨大经济负担压迫下,患者易出现抑郁、易怒、焦虑等情绪,且长期患病所造成的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患者生理性的情绪低落,易怒的情绪也会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形成恶性循环,而上述讨论表明,情绪的低落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情志作疏导,态度应温和有礼貌,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宣讲疾病有关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也可通过服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物来帮助患者通畅肝气,通达情志[9-10]。②饮食护理: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饮食方面有特殊的需求,饮食要求既不能影响病情,又要清淡、营养。这样才有助于患者自身气血的恢复,从而提高免疫力[11]。③体质护理:指导有运动能力的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内气血的运化能力,从而加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对于无运动能力的患者,需加强上述饮食护理,给予特殊患者营养护理,以此对患者体内气血做及时补充[12-13]。③用药护理:用药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有直接关系,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切口纱布进行更换,及时给予患者抗感染相关药物,若需要使用抗生素,则需询问或查阅患者相关用药史,进行针对性给药[14]。基于上述对于患者感染切口培养菌株的占比情况,早期对患者药物治疗不易产生耐药性、杀伤力强,对人体不良反应小,且对革兰阴性菌较为敏感的药物[15-16]。

综上所述,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并非单因素层面,而是存在多因素层面,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应对。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质量对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也有一定影响,如手术时长、术中输血情况等,因此,在手术开始前,需指定一套详尽完整,有效率的手术方案,尽量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另外,可引进自体血液回输相关仪器,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从而避免其引发的免疫抑制。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感染率抗生素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抗生素的故事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