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病患者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肝性脑病是严重的肝病引起的,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该病的发生因素有很多,因肝脏无法清除或分解来自肠道内的毒性产物,经体内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后导致大脑功能紊乱[3]。一般患者在发病后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或昏迷表现为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4-5]。当前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不仅集中在缓解疾病症状方面,而且应重视疾病的护理方案,因此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6]。预见性护理模式旨在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恢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肝性脑病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63±6.19)岁;肝硬化病程1~15年,平均(9.34±1.63)年;前驱期19例,昏迷前期12例,昏迷期6例。观察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30~66岁,平均(49.01±6.22)岁;肝硬化病程1~15年,平均(10.05±1.65)年;前驱期20例,昏迷前期14例,昏迷期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住院期间常规吸氧、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症状的变化情况,积极控制病情;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稳定患者的情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①责任护士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危险诱发因素及相关治疗、护理措施,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②评估: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发生危险因素、原因及治疗措施,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行为习惯,并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将如何防控肝性脑病、潜在危险因素的预防及危险因素的防控作为预见性护理的基本内容。此外,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寻找相应的具备循证医学的防治措施。③预见性心理护理:详细询问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其心理变化,以心理暗示、健康支持,消除患者、家属的不安情绪,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焦虑、烦躁、淡漠是患者常见的症状,故需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其积极进行心理调节。④饮食因素的防控: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急性期应禁食蛋白质,使用鼻饲或静脉方式补充所需的葡萄糖,蛋白质摄入量为1.0~1.5 g/(kg·d)。尽量选择奶制品和植物性蛋白,避免食用动物性蛋白质,减少脂肪类食物。⑤预见性病症护理:早期治疗是防治肝性脑病的关键,因此需定期评估患者神志、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并注意是否有出血、脑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昏迷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需保持通畅呼吸,定期清洁口腔、眼部的护理,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者眼部,确保床铺干燥、舒适,适当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时清除胃肠道内积血,减少氨的吸收。积极控制感染,避免应用镇静剂,以免加重肝性脑病。⑥预见性安全护理:严格消毒,做好患者的隔离及无菌操作。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减少探视人员。注意餐前餐后口腔护理,每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穿舒适、干净、绵柔的衣物,预防皮肤压疮,必要时上气垫床,做好交接班工作。躁动不安者加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虚弱乏力者应卧床休息,并有家属陪伴,悬挂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压疮、便秘、输液管路脱落、坠床等。②通过医院制定的统一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流程、护理操作3项内容,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服务、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3 讨 论

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病因复杂,涉及因素较多,如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使部分氨基酸氧化成氨,经肠道吸入进入血液循环,进而诱发肝性脑病[8];便秘可能会延长氨物质与肠道的接触时间,促使氨的吸收,诱发肝性脑病[9];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及镇痛、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加之肝功能减退,均会诱发感染[10]。因此,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关注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的同时,还需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消除诱因,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促使疾病更好的恢复。

预见性护理方案具备预见性、前瞻性的特点,要求医护人员运用前瞻性思维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预见性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效果。由于肝性脑病患者病情长、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极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故需采用预见性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尊重体谅患者,避免其发生狂躁等情绪[11];同时,规范患者饮食,嘱其戒烟限酒,在病变早期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免发生便秘;使用口服乳果糖缓解便秘,限制水、盐等成分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12-13];此外,严格无菌操作,并准确记录出入量,不可快速利尿及大量放腹水,必要时补充蛋白质;去除躁动不安者的不安全因素,谨慎使用镇静剂或镇痛药物,以免加重病情[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提前预判肝性脑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压疮、便秘、输液管路脱落以及跌倒/坠床等,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做好交接班,定时翻身,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腹部环形按摩,并加床档、约束带等以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观察组护理服务、护理流程、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提前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问题,消除疾病诱发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此外,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做好患者的健康支持,实施疾病医学预防知识,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病患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