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片段练习,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2020-12-30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周文良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周文良
对于学生来说,提高语文成绩,重点在于提高阅读和作文两项能力,而作文能力的提高绝非能在短时间起到作用的。作文是语文知识在吸收内化后有效输出的表现,因此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展其知识面,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一件易事、乐事,那么学生的作文进步就指日可待。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为了取得高分,普遍存在着对作文要求拔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为了写出符合教师要求的作文而苦思冥想,难以下笔。长此以往,学生就对写作有了恐惧心理。因此,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明确要求,把要求落实、夯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努力把段落写得具体、有条理,不要急着成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把作文内容写生动,表达清楚,而不在于追求新意。写作就像造房子,只有步步扎实,才能造起高楼。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时刻注重段落的写作,把指导写好段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
一、立足教材,进行仿写
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范本,但绝非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教师要通过这些精选的教学内容,把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融入其中,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提升。每篇教材,都有其价值,教师要充分认识、合理把握、有效利用,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语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遣词造句,而最有效的练习,就是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级的造句、中年级的写段、高年级的谋篇,都是非常好的模仿练习。例如,中年级学习了《燕子》一课,课文对于燕子的外形描写非常经典,抓住燕子最具特点的部件——羽毛、翅膀、尾巴,从颜色、姿态、形状等勾画出了燕子,语言优美简洁,描写真切生动。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着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
公鸡:一身金色的羽毛,一个红红的鸡冠,两只粗壮有力的大腿,加上高高翘起的大尾巴,凑成了一只威武帅气的大公鸡。
熊猫:一身雪白的羽毛,两只黑黑的大眼睛,胖胖的几乎滚圆的身体,再加上粗壮短矮的四肢,走起路来晃晃悠悠的,这就是憨厚可爱的熊猫。
……
学生优秀的片段,来源于教材所给的“支架”,学生只是把自己对动物的独特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再如,学习《蚁国英雄》一课时,学生了解到蚂蚁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抱成团,外层蚂蚁用自己的身躯保护里层蚂蚁,滚动逃生,充分展示了动物们的智慧和勇敢,读着读着,学生有了更多类似的场景——天鹅破冰求生、蚂蚁运粮食、大雁排队南飞、狼群活动等,给学生一些时间,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故事的仿写。此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智慧的感悟、感动。
二、立足教材,进行续写
语文教材也被说成是学习的“引子”,通过教材学习,能引发学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学生语言文字的获取,是通过教材学习而来的,但能正确运用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续写,让故事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将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告诉了学生为了幸福生活而破坏绿化环境,最后是会遭受到惩罚的,人们必须树立植树造林的重要思想。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站在幸存村民的角度进行续写,通过这次小村庄毁灭,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活下来的人看到眼前的惨状,惭愧地低下了头,握紧拳头说:“我们真不应该把树木都砍掉,土地没有了大树的保护,自然经不起风雨,我们一定改正以前的错误,再也不乱砍乱伐树木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环保模范,用自己的双手还荒山于青山绿水!”
不几天,就看见这些人拿着工具与大家一起去种树了。看,他们挖的挖,刨的刨,浇水的浇水,填土的填土,干得可真带劲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漫山遍野都种上了小树,而且小树们还在大家的房前屋后安了家呢。后来大家自发地成立了护林小组,还请来了林业专家指导他们定期浇水、剪枝等。大家都精心地护养着每一棵小树……
三、立足教材,进行改写
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往往都是作为旁观者,很难走进故事、走进文本,设身处地地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因此,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再则,如今学生所处的生活和环境,往往与教材所涉及的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会让学生不理解、难想象,怎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共振,教师除了提供适合的媒介素材外,对文本进行主观改写是很好的举措,让学生自己真正走入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学习《穷人》一文时,教材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写的,文中有一段桑娜来到西蒙家,发现西蒙死了,两个孩子在她旁边睡着,教师让学生把这段文字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并加入恰当的心理活动:
我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此时,我的心跳得很厉害,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睡在死人边上,没有人来,他们是会饿死的,西蒙也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就这么饿死,希望好心人能来帮助他们,冥冥之中,是神安排我来拯救他们的,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此时他们睡得多么沉,或许正在做梦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看着他们熟睡的样子,我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担心,连忙把帐子拉好。
通过第一人称改写,学生的内心被打开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真切感人,在自己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是善良的人性让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明明知道以后的日子会更艰难,丈夫肩上的担子会更重,但出于人的善良本性,她必须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给他们生的机会。学生通过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切地感受到了穷人桑娜的善良与伟大,本文的中心主题就更加清楚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把课文进行缩写,前者是要求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合理想想,把古诗写具体、写生动;后者是训练学生合理概括的能力,缩写后的文章仍需要内容完整、清晰,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张弛有度、运用自如。
四、立足教材,进行创编
创编故事,想象作文,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兴趣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质量。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课,学生对于狐狸的狡猾有了清楚地了解,狐狸通过它的花言巧语,最终让乌鸦得意忘形,开口唱歌,丢失了这块肉。乌鸦是否吸取了教训,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再续写故事:过了两天,乌鸦又叼到了一块肉,在树枝上准备跟小乌鸦们一起分享时,这只狐狸正好出来找食吃,看到了乌鸦嘴里的肉,它又会怎么做,乌鸦也看到了骗走自己肉的狐狸,它会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课文中写人物对话的方式,续写故事:
狐狸又像上次那样说好话,乌鸦紧紧闭着嘴巴,就是不开口。狐狸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狐狸生气地说:“你这只乌鸦,长的又笨又丑!上次到嘴的肉还被我吃了,真是笨死了!再看你身上的羽毛,黑得像木炭,难看死了,你叫的声音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乌鸦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再也忍不住了,张嘴就骂:“你……”刚说一个字,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飞快地跑了。
也有写乌鸦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巧妙地进行了报复,并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要做有思维能力的人。
学生在仿写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狐狸的狡猾和善于使用花言巧语的本性认识,也能让乌鸦吸取教训,不再被花言巧语蒙骗上当,遇事要有自己的思考。学生所写的故事,实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人物对话的把握,非常有效。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具体内容,采用适切的方法,合理安排段落写作,这不仅是对语文学习的巩固、延伸和深化,更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巩固和提升。课堂几分钟的片段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学生相互的启发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真正让写作成为我能、我行、我乐的练习,没有了恐惧感,更多的是成就感。学生在一次次的写作、交流、展示中,语言越来越优美,感情越来越真挚,细节描写越来越深刻。片段精彩、生动了,篇章的精彩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