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高中作文教学
2020-12-30
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受。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逻辑结构,还可以使学生的写作习惯得到有效矫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拓宽学生视野,这也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一、巧用思维导图,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将会极大地提高作文的效率和质量;相反,计划没有做好,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式写作,极易导致写作内容的零乱。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好写作的计划工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启发法,使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深入理解,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深入思考,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话可说,才能避免空洞无物。例如写“春天”,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感悟朱自清《春》一文,再让学生用某个或几个词分别说明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和自己印象中春天的特点,再对二者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深入思考。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和相关的知识,教师仅需要引导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升华主题;升华主题又有怎样的技巧。学生可以将技巧类作为思维导图的重点,在写作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结构,这样的作文必将是结构完善而清晰明了的。
二、巧用思维导图,为理解材料助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材料作文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这表明拥有文本解读能力,准确理解材料意图的能力是现代高中生必要的技能。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主旨,才能保证写作不偏题、不跑题,确保写作方向的正确。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作文教学重视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方向,避免跑题。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可能表现为:无法正确审题,无法抓住材料的重难点,甚至无法准确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学生答非所问,费尽千辛万苦却不得分。
例如某个新材料的内容是:一棵大树扎根在泥土之中,枝繁叶茂,长得十分茂盛。被它吸引而来的飞禽走兽围坐在它的身影下,讨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大树听后也非常向往,并提出请飞禽走兽帮助它实现旅游的心愿。但飞禽走兽都拒绝了它,因为大树既没有翅膀,也没有脚,注定无法远行。后来大树努力结出美味可口的果实,飞禽走兽吃完果实之后旅行,大树的种子因而也被四处传播,大树最终实现了到世界各地旅行的愿望。
学生可以首先找出材料陈述的对象分别为大树和飞禽走兽,教师引导学生写下关键词,最后分别以大树和飞禽走兽的观点和结果作为拓展点。飞禽走兽固执地认为只有拥有腿和翅膀才可以旅行,而大树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了到世界各地旅行的目的。学生可以以此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写作。
三、思维导图,材料收集的“加速器”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理解、学习材料助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并加以运用。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明确的结构,还需要有完善灵活的写作素材。思维导图的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简洁高效地进行写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对材料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名言警句、典故事例,只要与文章的立意有密切关联,都可以纳入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上的相关“结点”,按其逻辑顺序或层次结构合理安排。如在议论文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列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并在图中标识。甚至可以标注在某一个段落,运用哪些论据及材料或关键字词。学生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胸有成竹,这更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结构完整的文章。
由于文体不同,思维导图的结构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议论文注重逻辑层次、演绎推理,文学类的文章注重形象化的语言及诗化的艺术形象,学生应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方式。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法宝。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思维导图中的亮点及重点进行标注,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
总之,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写作、阅读和计划的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方式,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正确把握材料的意义,高效而准确地收集材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写作的有力实践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