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泛关系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2020-12-30侯丽波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信息安全社交

◆侯丽波

大数据时代泛关系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侯丽波

(辽宁警察学院 辽宁 116036)

随着网络的发展,“熟人社交”已经向“泛关系社交”转变,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是实现信息安全保护的根本,本文从泛关系模式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视角进行研究,揭示了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关系,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大数据;个人隐私;信息安全

1 泛关系模式分析

网络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生活在镜头前,探照灯下,任何人都可以出现在公众平台当中,与平台中的其他人员交流、互通。网络交互已经打破时空界限,成为人们社交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当前社会已经由“熟人社交”向“泛关系社交”转变,社交网络中的社交关系紧密度变得非常稀缺。

随着5G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教育、娱乐以和购物等活动阵地已经转移,特别新冠疫情期间,甚至工作域也转移到了网络平台,社会活动模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推动了商品网络和运营的改变,泛关系销售模式得以推广,缩短了厂家和消费者的距离,得到了民众的接受和认同;培训机构和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教育方式的引入,提升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使得可选择的教育资源丰富;网上娱乐生活占据了人们闲暇的时间,从孩子到老人,现实社会聚集娱乐变成网络游戏和交流,现实社会的交流互通变成了网络相互推送和转发。各种平台使人们已经失去了空间的概念,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员会在网络空间很快聚集,并且数量出现几何式增长,在那里可以认识更多的“陌生人”,当存在共同的关注点,产生共鸣,就有机会在平台中结交 “朋友”。在泛关系社交模式中生活,陌生人之间不会有防备之心,甚至瞬间成为朋友,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交流已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已经逐渐接受泛关系模式下各类网络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网络中事物的运作方式。

各类平台中为了区分每个人,通常通过账号的形式区分每个独立体,每个账号通过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展示和传递,实现网络中的交互行为,正是网络各平台构建泛关系的基础。特别是社交网络平台,各账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上传信息,更新信息,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获取关注。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现实社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活跃于网络社会中,甚至更倾向于网络模式中呈现的区别于现实社会的各种特性。

2 个人信息隐私与识别

2.1 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分析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人们正处于一个处处留痕的时代,迫于社会普遍应用的推动,人们对网络应用的接纳和安全意识在不断改变,从最初对网络行为过程的重重顾虑到现今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个人已经逐渐走进网络,当前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生活便利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泛关系模式下,社会及网络管理的健全,个人信息隐私的研究及保护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发现问题必然要解决问题,关于个人信息隐私的话题成为多年一直迫于解决的难题。网络安全问题由技术和管理防护两个方面构成,从以往的网络安全事件中发现,网络安全事件多数是由管理问题造成。当前国家和各界已经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对网络当中人和人的信息实施保护和管理。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和法规,但是多数是针对事后处置的规定,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在泛关系社交环境中,平衡应用和防护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认清潜在的安全问题,提高个人信息的防护意识。

2.2 个人信息识别性分析

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相同的特点是个人大多数行为暴露于公众的视野当中,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特征及情感表达信息会长期的存在于网络当中,并可能被捕捉。个人网络信息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针对个人利益的损害结果,一般先发生在网络空间,然后由线上转为线下,并且这种损害结果远超过现实社会同类事件。实现网络中个人利益损害的先决条件是要识别网络中的个体,识别性在不同情况下标准是不统一的,为达到特定目的,要识别个体的信息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网络实施诈骗过程中,不同的网络环境及对象要锁定和捕捉的信息也有所不同;针对特定人群,根据要实施的目标行为确定要识别信息和识别特性;面对已获取的和可获取的信息,要根据可以达到的技术能力和消耗的成本设置一定的识别性标准。不同信息的识别采用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识别,有的需要多个信息的结合分析后识别,还有的信息直接可以识别,信息是否可以被利用,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3 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

3.1 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大数据是当代信息化应用极为显著的特征,最典型的应用是根据用户的网络行为,抽象出用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构建标签化用户模型,绘制用户数据画像,用于了解用户、猜测用户行为中反应的潜在需求,并定位人群其他特征。在电商领域中,高质量、多维度数据记录着用户大量的网络行为,用户画像就是对这些数据分析而得到的用户基本属性、购买能力、行为特征、社交网络、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标签模型,细化到确定消费者的性别、职业和月收入,社交关系网和公司关系网,运动爱好和品牌爱好等。

当前网络用户活跃于各大公共平台,泛社会关系模式下,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类信息的展示和传递,成为通常交互行为的主要方式,其内容包括外在行为和内在的特征、情感,通常零散分布在不同时间和网络空间,看似碎片化的数据经过汇总,对数据本身属性和内容特征进行不同角度交叉分析,挖掘潜在的信息,可以暴露出人的偏好和习惯,甚至是行为模式和行踪,看似零散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演变为隐私。图文并茂、声像并荣是活跃于各大平台用户的一个特征,直接识别或者借助于图片放大工具、搜图网站、卫星地图、街景地图、经纬度查询等工具和网站,根据画面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极易识别画面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物的关系和事物的状态等,处于泛关系模式下,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些都是人们在享受网络时代带来情感表达畅快感的同时容易忽略的问题,个人信息和隐私往往没有明显的界线,安全和威胁往往也是一步之遥,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已经不是外部的管理和技术问题,更多的要个人安全意识提升。

3.2 微信中安全意识提升

5G微信融合通信技术的发展,泛关系已经改变了传统社会关系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社交平台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保护更加难以控制,提升用户的自我安全意识是避免信息安全问题及引发事件的根本。在泛关系模式下,用户时常被动添加好友,通常用户在微信参加一些网络活动,为了便于管理和沟通要添加不熟悉的人员为好友,对方的真实身份不了解。当前,各种学习、购物、活动越发频繁,组群管理已经成为常态,群中大都彼此不了解,此类社交环境越来越常见。面对这种状况,微信根据用户应用需求,添加好友环节设置区分信息开放类好友和信息屏蔽类好友功能,因此,用户必须具有区分各类关系的意识。在朋友圈发布信息时要从图、文和视频内容方面考虑是否需要设置部分好友可见,由此,用户需要具有信息开放度的意识。朋友圈中的信息可以设置开放时间“最近三天”“最近一个月”“最近半年”,不再将自己完全暴露,避免从时间、空间对用户的分析。微信的关联功能为其他APP建立了好友平台,但是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了解用户的生活和爱好,微信提供了关闭关联的功能。安全功能的使用是基于是否具有对应的安全意识,因此,安全技术是手段,安全意识才是实现安全的根本。

4 结语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将是很长一段时间要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户对泛关系模式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提升是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保护基础和关键。

[1]吴天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7):2-3.

[2]王周霖欣.活跃在“三天可见”的朋友圈:隐私边界管理与自我表露[J].视听,2019(11):160-161.

[3]晋涛.刑法中个人信息“识别性”的取舍[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05):63-76.

[4]徐爽,刘丽丽.微信朋友圈隐私保护问题的探究——“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设置功能合理性分析[J].新闻传播,2018(17):38-40.

[5]廖佩伊.隐私权与被遗忘:大数据技术个体威胁反思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3):221.

[6]杨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281.

[7]王波伟,李秋华.大数据时代微信朋友圈的隐私边界及管理规制——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的理论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1):37-42.

2019年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1432029)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信息安全社交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