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教”改革下的教材建设

2020-12-30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教材

杨 燕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2)

高职院校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步伐中,优秀人才的输出是其落脚点。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批优秀的教师依靠一定的教学手段来传授专业知识,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教师答疑解惑的载体之一。教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关系着职业技能的把握、素养的提升与道德的养成,故好教材的选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

1 高职院校中药学教材建设现状

随着教改的进行,各院校对改革内容都很重视,“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都是高职教育提得较多的发展方向。据此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但改革中教材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基石,教法是改革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工作支撑着教法的践行。在高职教育实际改革措施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被当作重点工作在落实,相比较而言,教材建设问题则相对滞后。

1.2 可选择的教材不多

现阶段教育中,多个不同专业存在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故会选择相同的教材。如笔者所讲授的中药学课程,可适用本校的药学类专业,如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同时农学类中草药栽培专业也在学习本门课程。学生的专业不同,需掌握的知识也不一样,但可选择的中药学教材却不多。

1.3 教材名称不一

目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所使用的高职规划教材有3种名称:《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和《应用中药学》。对于名称是否应统一和规范,可综合考虑学科方向、专业研究和学习对象等来加以定夺。

1.4 编排格式和内容大同小异

综观中药学类教材,名称虽有不同,但内容基本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里药物的介绍都按照来源、性味归经、应用和注意事项来进行,编排格式和内容大同小异。

1.5 实用性和趣味性有待提高

高职教育强调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药学的学习强调掌握药物的功效和应用,在中药学教材中,功效的记忆和药物的灵活使用是难点,应把两者的学习有效融合,增强其实用性和趣味性。

1.6 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不完善

信息化时代,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成为趋势。但在教材方面,还未看到或很少看到优质教材资源共享,这是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不完善所导致的。

2 教材编写的建议

“三教”改革的载体是教材,针对内容过时、更新缓慢、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教材选用不规范、缺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材等问题,“双高计划”(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方案和措施,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建设、实操性和信息化3个方面[1]。高职中药学教材编写可遵循以上思路来进行。

2.1 注重教材的规范性

2.1.1 教材名称的规范[2]中药学是高职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但存在名称不一的情况。高职教育重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将理论合理用于实践,教材可考虑统一使用《应用中药学》这一名称。

2.1.2 功效的规范 功效表述不统一在中药学教材中普遍存在,药物的具体功效可直接参考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样既规范又不会给学生学习造成困扰。

2.2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2.2.1 突出专业特点 中药学教材内容在“必需、够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在初步了解相关专业核心知识后,可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如针对药学类中药学专业,考虑学生就业的宽度与广度,教材中应加入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现代应用;针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问病荐药是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因此教材中中药的临床运用内容应把症状描述清楚;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应引入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针对农学类中草药栽培专业,在各论每个中药的来源介绍中,除增加药用植物分类的知识外,还需加入采收季节、贮藏养护、初加工等内容。

2.2.2 确保可行性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所以教材建设一定要注重校企合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依靠传统教材,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则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2.3 确保先进性 当前的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知识更新慢、内容过时,甚至部分教师长时间只使用一本教材的情况。教科书内容要求浅显易懂,但又必须系统纳入学科的前沿知识[3]。就中药学而言,虽然大部分中药知识经实践检验是有效的,主要功效与应用不会改变,但随着社会发展,中药临床用药情况会决定中药的使用频次,所以中药学教材中选择的药物应该是临床较常用的中药。此外,应加入中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不良反应,初学者尤其应知晓。

2.2.4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药学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如在《中药学》教材中加入每一味中药的原药材和饮片图片,不仅能使学生对中药有初步认知,降低后续中药鉴定学课程中中药识别能力掌握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学生对讲述故事的方式兴趣浓厚,所以可考虑在各论中加入中药小故事以增强趣味性。当然,因为有些中药故事版本较多,因此要注意加以选择,将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故事选入教材。

2.2.5 促进“双证”互通 目前,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专业教材应该随着产业升级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加入新的工艺和规范,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互通的方式[4]。

2.3 注重对教材质量的考核

2.3.1 树立目标,注重阶段性考核[5]高职学生虽然求知欲较强,但学习自主性欠佳,在教材中一定要体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每一章节内容前有知识目标,后要加入针对性习题,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习题分为练习题和思考题,前者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自我检测,后者重在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章节内容讲授后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可进一步深化对药物功效和应用的理解。

2.3.2 成立教材评估组 教材编写属于专业教师的特定工作,应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教师来完成。但教材完成后应成立教材评估团队,对教材的专业性、实用性加以综合考查,保证教材的质量。

2.4 注重教材的信息化建设

教材中的难点有时靠课堂时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可考虑添加一些权威性的线上资源网址,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上课压力,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3 结语

“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于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4]。3个环节应该互相配合,同步发展,某一环节的滞后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教师作为改革的主体,既要优化教法,也要注重教材的编写。遵循职业教育教材标准,把最适合教、最应该教的内容纳入教材,才能真正促进“三教”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