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育培训产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幼儿园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前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与“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十九大中“幼有所育”的提出将幼儿健康的实现摆在了满足民生需求的重要位置。我国城市幼儿体质、健康的现实及环境致因体现了幼儿体育服务需求内涵的多元化,但市场供应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供给、人才职业化程度不高且服务同质化现象明显。借助高校体育院系的幼儿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急需构建。因此本研究以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发展和幼儿师资人才的培养问题为导向,试图分析当前幼儿体育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的政策背景下,对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构建的迫切性和急需性进行分析,基于高校、市场、幼儿园、政府和媒体五个层面提出建议措施,旨在为幼儿体育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1、幼儿体育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

1.1、幼儿体育师资的数量与质量阻碍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对河南省焦作市市区8所幼儿园(公立2所,私立6所)的走访调查发现,8所幼儿园中只有3所配备有专门的体育教师,且主要集中担任游戏活动的教学,其余5所幼儿园主要通过教育合作的形式向市场聘请体育教师和购买幼儿体育课程。但不管是配置专门教师还是购买课程的幼儿园都存在着一位老师承担着多个班级的体育游戏活动教学,其师幼比的配置比例要远远要低于1:16-1:20的标准。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素养普遍不足,幼儿园体育游戏课程急需高质量、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的参与。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不仅要满足幼儿园体育师资数量需求,更需要满足因幼儿园教师体育素养不足所引发的质量需求。

1.2、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发展机遇与困境并行

得益于国家层面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体育的多元功能也慢慢被人们所认可,幼儿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面对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问题,家长对幼儿体育服务的购买欲望更加强烈,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发展,为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需求提供了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幼儿体育产品与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幼儿体育培训市场的兴起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与就业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幼儿园缺乏能够开展体育活动的专任体育教师,在面对幼儿体质健康下降和对体育游戏的巨大需求时,也只能通过教育合作向市场购买课程来补充,但就目前幼儿体育培训市场展现出来的优势一般,其行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幼儿体育培训服务从业者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缺乏教学经验和行业失范情况的发生,说明了幼儿体育培训服务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未达标的问题,这对我国幼儿体育行业日后的发展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2、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2.1、解决师资短缺和提升幼儿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质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话题,通过对2010年与2014年国民体质检测数据总的对比发现,我国幼儿在总体身体素质向好的同时,灵敏、耐力和速度等指标有所下降,超重与肥胖趋势凸显,间接反应了我国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其体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品质。然而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师的配置都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新一轮人口政策所引发在园幼儿人数激增和幼儿体育培训行业火热的发展势头下,对当下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探讨是有必要的。

2.2、开辟就业路径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举措

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的构建,不仅是弥补“供给侧”改革下市场对幼儿体育人才增量需求短板的现实措施,更是创新就业思路、开辟就业路径的有效尝试。截至到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446所高校设置了852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点,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总在校生人数达到28万在本就市场就业空间有限的环境下,高校体育点增设和体育专业招生人数的扩充,造成高校体育教育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质量不尽人意,严重威胁其专业的健康发展。据麦可思公司调查研究,体育教育2010-2014年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与此同时,高校体育专业在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新需求”下,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存在“供需失衡(错配)”的问题。在如此严峻的专业就业形势下,幼儿体育培训服务行业的发展将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开辟新的途径。

3、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的构建

3.1、高校创新就业思路,建立“体育+学前”课程结合式的培养方式

因此要完善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设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游戏等)。如广州体育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与健康方向)设置之初,鼓励学生选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美术、教具制作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有条件的师范性院校可以采用体育与学前合作办学模式,打通体育专业与学前专业的资源壁垒,共建互补性的课程平台、形成互认学分的培养机制。此外,与地方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开设实践基地,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3.2、市场首要明确人才培养性质,其次建立多方合作,全面提升行业人才整体素质

首先,幼儿体育人才的培养首要明确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不是说市场培养的就是为了培养经营者而不是教育者。幼儿体育培训服务虽多由市场供给,这一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导向,但更要承担其培育幼儿的教育价值。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性作为培养方向定位的同时,更要与以人为本、面向社会、面向幼儿,将教育价值的实现作为首要目标,培养教育者定位与职业性取向相结合的专业化幼儿体育人才,不仅在谋求市场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对市场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升行业整体经营理念;

其次,建立与高校、幼儿园的多方合作,利用好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与幼儿园课程、实践优势,实现三方合作,资源整合;更要做好职前、职中与职后培训,将幼儿体育培训能力的全面提升贯穿幼儿体育人才培养的始终;此外,更需制定行业考评标准机制,把控质量关;切实提高幼儿体育从业者的薪资待遇,做到留住人才。

3.3、政府加强对幼儿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运用政策与财政手段,双管齐下,实现管控与激励

国家和地区的制度与相关政策是决定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幼儿体育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因此要加大对幼儿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都不涉及幼儿体育活动的管理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现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做好就业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以美国政府为例,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工部承担的是对整个体育职业的规划和指导功能,为体育相关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加强财政激励,在对待诸如幼儿体育培训等教育行业,可以适当给予贷款与税收优惠;面对幼儿体育人才培养费用过高的问题,在幼儿体育人才的培养环节给予经济补贴,如奥巴马政府为充分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准教师”提供奖学金或减免学费 (teaching service scholarships),鼓励其投身幼教行业;同时更要提升对学前教育行业的财政补贴,切实提升学前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做到留住人才。从完善相关立法、设置标准化课程体系、培养幼儿体育健康教育人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质与健康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3.4、媒体要实事求是,做到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性侵和投毒等校园安全事件有所发生,媒体一方面积极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不良媒体肆意渲染,错误引导大众舆论,有损于幼儿教师的正面社会形象,而男性作为幼儿体育人才的主力军,其参与幼儿体育行业的热情也受到了媒体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因此媒体应秉承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切勿为了吸引社会眼球而肆意渲染。此外,更要主动求变,做好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引导,改变以往社会传统观念下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故有偏见,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更多的新鲜血液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幼儿体育教育中来。

4、结语

距“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实施已过去三年,第一批适龄儿童开始入园,新一轮幼儿人口规模扩充下,在本就幼儿园体育师资不足和幼儿体质健康的迫切需求之下,幼儿园体育人才的有效供应将会成为制约幼儿体育发展的“顽疾”之一。幼儿体育培训服务行业的兴起也引发了对幼儿体育人才的诉求,但单靠市场培训提供服务难以有效“止血”,幼儿体育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问题解决根本还需要从幼儿体育培训行业与高校体育院系“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端入手。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幼儿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