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导学系统 提升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

2020-12-30张竹竹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导学童话预测

□ 张竹竹

统编教材的导学系统可以分为“单元导语”“课文导学”“练习导学”三大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导学系统,形成教学梯度,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体系,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一课一得”。

一、以“单元导语”为起点,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另一部分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它既说明了编者对这一单元的整体设计,又对学习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教师要仔细研读单元导语,整合多重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整合单元目标,找准重点、难点

统编教材从编排上就要求教师改变一课一备的教学模式,从单元导语入手,整合单元教学,一个单元关注一个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之一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可见,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好奇心和兴趣,体现了本单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导语之二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确定了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即学生学完本单元后,能够对“童话是什么”有基本的认识,能感受童话的最大特点——丰富的想象,并能够创作童话。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童话的创作规律,总结编写童话的方法,从而达成本单元的“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单元导语,教师不难发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难点是学会自己编写童话。

(二)细化课时目标,形成教学梯度

确定单元目标及重点、难点后,教师就可以此为指引,细化每课的课时目标。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时目标为:(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感受什么是童话故事;(3)通过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初步了解想象。课时目标非常具体,完成的难度不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什么是童话”和“什么是想象”会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学习略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学生不仅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还应该在单元目标的指导下,检验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童话和想象的认识。之后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课时目标可以设定为:(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及角色特点;(3)说说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原因。课时目标主要让学生了解编写童话需要有角色,还要有事件。设定最后一课《一块奶酪》的课时目标时,则可以从童话故事中的“事件”和“启发”入手,让学生了解编童话的必备要素。教师可以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总结编写童话的要点,说说怎样才能使自己编写的童话具有吸引力。这四课的课时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逐步掌握编写童话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依据单元导语设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能为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提供一个“联结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使教学有梯度,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二、以“课文导学”为重心,展开学习过程

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教读”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教师为学生做学习示范,提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读、课外阅读”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学生迁移运用之前习得的方法,以发现这一类文章的学习规律。统编教材的“课文导学”系统能将二者巧妙融合,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课文导学”系统主要包括课前提示语、阅读提示、旁批、注释、“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课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一)利用文本资源,优化“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并不是无意义学习,虽然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但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导学系统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优化学习效果。

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需要根据文本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而教材中的“旁批”和课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是最有价值的文本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旁批”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预测”以及“怎样进行预测”。“旁批”一开始就针对课文的标题进行了预测,学生由此获得对“预测”的整体认识。随着阅读的推进,学生很快发现除了可以针对文章题目进行预测,还可以根据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和前文内容进行预测,也可以对结局展开预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预测的概念和预测的方法后,适时打断学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预测,并与“旁批”中的预测进行比较,思考预测的异同,逐步掌握预测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归纳整理预测的方法,发现预测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而预测的结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多种多样,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积累更多的语用知识。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提示”自主发现理解词语“五彩缤纷”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获得学习成果——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可见,“阅读提示”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引导活学活用,落实“自主学习”

即使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已经做了学习示范和指导,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活学活用。而导学系统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如在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提示语”的引导下,调用所学知识和情感体验,锻炼自己的预测能力,还会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归纳出更多预测的方法。有了课文导学系统的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就不会脱离学习目标,还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乐趣,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再如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其所在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前提示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文章的题目,还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的其他故事。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拓展阅读量,还能够训练自身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以“练习导学”为突破,关注实际运用

统编教材中的练习主要分为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其导学设计并不多,主要为“泡泡提示”和“小小贴士”。

(一)利用“泡泡提示”,启发思维

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导学中的“泡泡提示”既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启发学生转换解题思路,灵活又实用,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选择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题目中罗列了很多地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泡泡提示”。它为学生提供了“上课的时候”和“放学了”两个切入点,让学生从时间的角度寻找回答问题的思路。这个“泡泡提示”看似简单,却能够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习支架。

(二)利用“小小贴士”,指导交际

“小小贴士”主要为“口语交际”中的练习服务。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既可以把它作为说话的依据,还可以把它当作评价同学的交际是否得当的标准。“小小贴士”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语言。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身边的小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借助“小小贴士”,提示学生交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学会小组交流的技巧,解决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总之,统编教材中的导学系统是不可忽视的文本资源。有效利用这一资源,能帮助教师落实语文要素,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位,指向语用,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导学童话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