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
2020-12-30高秋香李海龙
高秋香,李海龙,杜 瑞,李 夏*
(1.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山西省中医学校,山西 晋中 030619)
2019年,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申报口腔医学国控专业获批,2020年开始招收学生。为做好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学院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山西省基层口腔卫生服务机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现将修订口腔医学人培方案的过程中,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深化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学院落实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对接产业需求,以“五育实践”为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骨干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任务。研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口腔医学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等有关文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地方经济及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目标。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讨论,逐步明确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实质,把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作为修订口腔医学专业人培方案的目标确定。
2 以优化课程设置为抓手
课程设置遵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适当减少专业基础课时,突出了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专业课设置紧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度对接职业岗位,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实现岗位能力提升。以中医常识性知识普及为特色,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2.1 注重五育并举,融入人文素质培育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外,学院成立了以院领导分别牵头负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工作室、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室、德育研究实践工作室、体育研究实践工作室、智育研究实践工作室、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工作室、美育研究实践工作室”七个工作室,构建学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联动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引领学院育人实践课程。将人文素质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文素质培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
2.2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育
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工作责任感[1]。学院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变革,构建更加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2,3]。口腔医学生毕业后面向基层,主要在基层社区或口腔诊所从事临床工作,考虑到部分有能力同学可以开办诊所,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在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增设了《口腔诊所运营与管理课程》,使创业教育实践全面贯穿专业学习过程中。
2.3 充分利用学院专业优势,开设中医药课程
中医治疗疾病非常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医学生,学习一定的中医知识对提高自身临床思维能力、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途径、丰富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的[4]。高职口腔医学教育肩负着为基层和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留的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培养适应基层、社区等医疗机构一线岗位,能熟练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对毕业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5]。学院充分利用学院中医药专业办学优势,在口腔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口腔适宜诊疗与技术》课程,普及中医常识性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应用和掌握基本中医药技术解决实际向题的能力。
2.4 紧跟工作岗位发展,开设数字化技术课程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化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了一场新的医学革命,数字医学已渗入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6]。为适应腔医学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高速发展,学院开设《口腔数字化技术》拓展课程,利用实训室现有的CAD教学软件进行数字化设计制作,注重培训基础操作技能,培养集口腔诊疗、义齿制作于一身的复合型通才[7],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以深化三教改革为推力
3.1 自编专业课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学院以卫生部高职规划教材为依据,结合多年开设成人本科口腔医学专业经验,联合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出有职业特色的《中医口腔适宜诊疗与技术》及《口腔数字化技术》活页式教材,既解决了这两门课程没有国家统编教材的实际问题,更以活页式教材为载体,以模块化教学为突破,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基层岗位实际,更加适合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8]。
3.2 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教师团队综合素养
学院有27年开办成人口腔医学专科、本科教育的经历,现有口腔医学专业教师10名,其中高级职称6人,硕士学位6人,师资队伍的基础结构合理,临床经验丰富,在27年的成人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开办高职的口腔医学国控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成人的口腔医学教育与高职口腔医学国控专业就业岗位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对口腔医学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此,学院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定期派青年教师与行业对接,参加临床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系部每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及讲课,对课程之间内容衔接,对口腔医学教学技术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指导教师在竞赛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切磋琢磨改进实践操作技能,有效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成才。
3.3 根据学生学情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疾病检查和治疗技能的训练,加深理解理论,树立整体观念,进而认识和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手段。此外,教师还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索和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专业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从而提高口腔医学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保障与提高教学效果,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4.2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对口腔医学展开“订单式培养”的新教学模式,口腔医学专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开设课程的设置,并且对口腔医学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及全方面素质的培养。
4.3 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通过“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见习”、“参加校级省级技能竞赛”、“跟岗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5 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为结果导向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建立健全口腔医学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核心,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理论考核评价包括课内阶段性考核及课程结束后(期末)考核,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采用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反馈,来保证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完善学院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约谈、限期整改等制度。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成绩,将这些方面和学生的知识评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9]。转变考核方式,将知识评定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包括课内阶段性考核和课程结束后(期末)考核。实训考核包括课程实训结束后在实训室针对本课程的实训考核、在第四学期针对全部核心课程的综合实训考核及临床实习期间,在实训基地进行出科技能考核。避免了传统考核片面性的弊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修订只是新设专业在学院水平的设计与尝试,是为口腔医学首批新招学生实施教学的纲领文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与多个系部多个教研室老师共同研究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共商对策,确实将口腔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在招生伊始就有较高的起点,有较全面的考虑,为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