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2020-12-30文杨苹
文 杨 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情感与心理的健康状况,开始意识到情绪情感的稳定在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与影响。那么,如何正确构建幼儿的情感认知呢?绘本作为最合适幼儿阅读的读物,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情感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独立阅读绘本对其情感认知的影响
在独自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更具有主动性与选择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幼儿可以自主地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其思维想象的夸张性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与绘本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不同角色的情感体验。幼儿在独立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早期的情感体验,从而为情感认知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亲子共读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亲子共同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某一主题绘本的价值,加深幼儿对亲情等情感的认识与感受。相较于幼儿独立阅读,亲子共读会为幼儿的阅读过程创造更为亲密温暖的阅读氛围,还能加强幼儿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加深幼儿对亲情、关爱等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情感体验。在亲子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大家往往更多采用“父母读、幼儿听”的方式。相较于单纯的文字,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包含了讲述者的情感,这些语言是有温度的、会变化的,丰富的情感通过声音的传达,被幼儿接受和感知。父母阅读绘本时变化的声调与不同的身体动作,除了能吸引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注意力外,还能使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情感,在温暖和谐的阅读氛围中,让幼儿体会到自己与父母之间不同于别人的情感与爱。
三、同伴共读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同伴共同阅读有利于帮助幼儿体验情感的普遍性、共同性与互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们交往的对象也从父母、教师更多地指向同年龄段的伙伴。同伴交往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阅读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在幼儿园的图书角或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幼儿会在一起共同阅读。在同伴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幼儿会使用更多的口头语言与身体动作。例如,在阅读希瑟·朗扎克的绘本《不怕被嘲笑》时,在看到第一天上学的小猴子穆奇因为浑身不长毛、皮肤光滑而遭受同学们的嘲笑时,幼儿普遍会为小猴子的遭遇而悲伤、难过。这时,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互动、通过彼此的语言及身体动作认识到原来对方的内心也有这种感觉,这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会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认识到情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
四、师幼共读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影响
绘本以图片为主的呈现方式增强了师幼共同阅读绘本的可能性与有效性。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使绘本内容完全呈现于全体幼儿面前,进而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器官。这一阅读方式主要分为教师与全体幼儿共同阅读、教师与小组幼儿共同阅读、教师与个别幼儿共同阅读三种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可以促进每一名幼儿的情感认知的发展。教师与全班幼儿共同阅读绘本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集体情感的认知。通过选择阅读特定主题的绘本,教师可以在共同阅读的氛围中增强幼儿的班级认同感与责任心。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其情感认知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异,所以基于小组或个别幼儿的师幼共同阅读可以增强阅读活动的针对性。
正如意大利插画家白莉亚所言:“小孩子一半因吃东西长大,一半因阅读而成长。”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与奠基阶段,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我们对阅读这一重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就绝不能仅仅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知识,应该更多地看到它对学习者长期发展的影响与价值。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对阅读的喜爱,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不同阅读材料的价值是学前期幼儿阅读活动的目标之一。只有正确认识并利用不同形式书籍的独特价值与作用,幼儿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个愉快且充满发展潜能的童年;只有正确引导与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我们才可能拥有更为友爱与聪明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