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小书吧”的悄然改革
2020-12-30文乔丹
文 乔 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贝小书吧”,为幼儿提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优秀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摩、研讨活动,我们的“宝贝小书吧”也在逐步改革和发展。
一、改革一: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一) 环节的重新设置
在“宝贝小书吧”活动初期,幼儿进入活动室后,一般会经历三个基本的活动环节——导入活动、自主阅读、点评总结。
活动中,幼儿们频繁地换书,打扰同伴看书,聊天……出现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活动环节设置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老师们的研讨,活动环节基本定为活动导入、自主阅读、集体游戏、自主阅读和活动结束这五个部分,还在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了安静的活动,如手指游戏、我来讲讲、休息眼睛等,以缓解幼儿长时间阅读的倦怠。
(二)“眼球操”的兴起
现如今,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在“宝贝小书吧”中,我们加入了放松眼睛的环节,如“小眼转转转”,老师手拿一辆小汽车,要求幼儿头不动,小眼睛跟着汽车的移动而上下左右转动,这既缓解了幼儿眼睛的疲劳,也避免了幼儿因长时间看书而感觉枯燥。
(三)多种元素的加入
现在的“宝贝小书吧”里不仅仅有畅销的、精美的图书,还有幼儿自己绘画和制作的图书,幼儿自己绘画,再将这些画装订成册,这样的自制“图书”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修补图书”一角,这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改革二:组织安排的合理化
(一) 时间的重新安排
经过研讨和实践,我们对活动时间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合理。例如,将40 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划分成了15 分钟左右的自主阅读、10 分钟左右的集体游戏和15 分钟左右的自主阅读,这样的安排也提高了幼儿的阅读效率。
(二)替书卡的使用
归还图书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还常常会有归还不到位的现象。于是,老师们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制作了“替书卡”。每个幼儿进入“宝贝小书吧”都会拿到一份替书卡,替书卡各不相同,有动物形象的,有水果形象的,还有蔬菜形象的……每份替书卡都有两张大小不同的卡片,小的可以挂在幼儿自己的脖子上,而大的则要放在准备借阅的那本书的位置上,等看完书,幼儿只要寻找和自己脖子上一样的卡片,就能快速找到“书宝宝”的家,然后正确地归还图书了。这一措施避免了幼儿长时间阅读后忘记书的位置而乱放书的现象。
三、改革三:幼儿阅读的目的化
(一) 带着问题去阅读
许多小班幼儿连如何翻书、如何看懂一幅图都没有学会,这时候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幼儿的图文识别能力。如图书《小黄鸡和小黑鸡》中 ,捉迷藏那一页是许多幼儿都很喜欢的,当幼儿翻到那一页后,我们可以提出辅助性的问题:谁躲起来了?谁去找?小黑鸡躲到了哪里?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内容,教给幼儿正确的看书方法,为他们的自主阅读打好基础。
(二)巧用符号去阅读
要通过符号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符号可以帮助刚学习阅读的幼儿充分理解画面内容,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而理解作品内容,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如图书《狐狸爸爸鸭儿子》中,一位老师巧妙地用“云朵”作为标志来提醒幼儿观察画面,想象狐狸和鸭的想法和语言。老师随机地将“云朵”放到图片中,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总之,要发挥“宝贝小书吧”真正的教育功能,除了要丰富图书室的藏书之外,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以“小书吧”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