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思考·唤醒·行动
2020-12-30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安月欣
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一小学 安月欣
4月的北京,春风吹拂处,新绿绽枝头,京春意渐浓。2018年4月9号我们来到首都北京,来到北京教育学院,参加国培计划——河北省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省外研修培训。10天,我经历了憧憬、聆听、反思、唤醒的心路历程,这次培训有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和案例分析,有三年学校改进方案撰写面对面指导,也有亲近学校体验名校风采的跟岗学习。虽然紧张,但充实又快乐。
一、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异同
聆听北京教育学院陈丽教授的讲座“特色——让学校更具魅力”,京津冀小学特色建设研讨会以及对北京名校的跟岗学习,让我对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了解到成为特色学校必备的条件,办学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参观、考察、聆听、思考,让我明白只有找到了问题,掌握了性质,我们才能把握好特色的方向,才能不盲目。
“办出各自的特色”是学校的共同追求,也是学校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特别是对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片面理解,影响了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发展。
很多人认为,学校特色就是特色学校,将两者等同起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对特色的一种浅显认识。拿我所在学校举例,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小学已经有40余年乒乓球教学的传统,有专职教师、校外辅导员,是省级乒乓球传统体育项目校,在各级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乒乓球人才,应该说乒乓球运动在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但我认为,这还未达到特色学校的阶段,要成为特色学校,必须做到将这一学校特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从这一特色中总结提炼出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或说一种育人理念。不能仅是在体育学科上的一种拓展,还要形成统领学校的办学思想,整体推动学校工作。另外,师生的参与度要广,不能仅仅是体育教师和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事。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要在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学校特色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得以形成,而特色学校需要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需要一定时间的办学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特色仅是一个单项工作,它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局部,而特色学校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它具有整体性,它的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学校环境的每一个空间、每一捧空气、每一个环节,它是学校的灵魂的具体体现。特色学校的形成需要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样的发展过程,它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它需要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与完善,甚至不断修正,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我们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
二、做教育的智者、思者与行者
培训期间曾晓玲教授和张连生教授的讲座,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如何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如何定义自己的教育?究竟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学生?作为校长,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某种程度上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校长思想的禁锢与保守,一定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校长要具备领导力和执行力,校长的管理艺术是一个好校长的必备素质。我们要敬畏规则、合作包容、心怀感恩,要大气为人、大爱行事,还要大智谋发展;要常思“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要提升我们的团队执行力,要做到“尊重、共赢、高效”。这都需要校长的智慧。
北京小学的李明新校长、翠微小学的许培军校长、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苏国华校长、东四九条小学的王凤岭校长、五一小学的陈珊校长,我从他们身上领悟到:做校长要有教育情怀,要对自己的教育有个性化的理解,要有信仰、有使命感。要办什么样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对自己的教育有独到的理解和思考,他们都是教育的智者,是大家。从他们的讲座中,我体会到基础教育要回归本真,要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校长就要考虑文化立校,以课程建设落实育人目标,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国培之后,作为校长,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同时又觉得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