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成自己
——给理想的课堂一点时间(下)
2020-12-30○
○
“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
随着教学年轮的旋转上升,我由关注课堂转向了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人”,关注“人”的思维与思想,这个关注一旦产生,深感自己的肤浅。要想让语文课与“人”更好地联接,光听“学生”的话,显然是不够的。
听“专家”的话
当才华撑不起想要的课堂的时候,就得静下心来进行输入式学习。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教育界的“专家”们,转向了他们的实践与理论,转向他们一生量身耕行的布道。恰在那时,我相继参加了江苏省在扬州举办的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和全国“新语文·新走向”的语文课堂教学培训,聆听了钱梦龙、苏立康、李镇西、严华银等教育专家的语文课和讲座,这两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让我眼前的语文世界顿时宽阔明亮起来,我似乎看到了语文课堂上更高更远的天空。
从此之后,课堂教学成了我关注最多的领域,读“专家”们的著述和专业杂志也是我坚持最好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课堂教学也有了往日没有的深度,我把自己认同的专家们的理论观点或多或少地移接到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文本,力争上出不同的“语用点”“人文性”,带着学生沉潜在文本里收获思维的攀升和精神的成长。
2005 年,新沂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凭借《童趣》荣获初中组第一名;2006 年,凭借季羡林《神奇的丝瓜》荣获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2010 年,凭借杨绛的《老王》荣获徐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同年,《老王》荣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
看起来,这段生命的历程似乎充满了幸运和收获的喜悦,实则是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期,生活上父亲生病离开了我们,工作上也受到一些不可左右力量的掣肘……
余映潮老师说,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纤夫一样背负着重力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向前走。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在非常痛苦地披荆斩棘之中一步一步地前进,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
也是在那些年,我在书和课堂上寻求到一份生长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其实,生活在重压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梦想也早已不再轻盈,但我时常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学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
其后的日子里,我紧紧跟随“专家”的脚步,读书、学习、践行,那些读过的书、写下的字、上过的课,渐渐变成了安定自我的力量。
随着读写的不断深入,我走进了名师的世界,蔡明老师,王君老师,丁卫军老师,肖培东老师,黄厚江老师,熊芳芳老师……他们的文字和课堂成了我前行路上的灯塔。尤其是后来,我加入了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不仅语文的世界五彩缤纷起来,整个人在王君老师的影响下也颇觉多了一份青春的活力。此生永远感激我的“君王”,是她在不停地鞭策、鼓励着我,让我实现了此生诸多的“不可能”,是她让我看到并相信“凡物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
在王君老师的引领下,我的心头多了一个执勤的自律“岗哨”,这“岗哨”让我的心灵变得柔软,让我的生命变得温暖,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斑斓。
听“自己”的话
北师大的肖川先生说,最高的教育境界是灵魂的感召。
我想,唯有最深的爱,才能成就最高的教育境界。最高的教育境界在哪里?就在我们最有力的课堂里,锻造课堂是每一个老师最本质的责任。
我始终觉得做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你是自由的,一是思想的自由,二是行动的自由。只要你愿意思考,你的课堂,你的语文,任由你做主。
经历向外的寻找与积淀,不知何时,我开始了向内的自我发问:书读得越来越多,你思考了什么?你的头脑里诞生的是自己的思想,还是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课上得越来越多,你呈现的是什么?你的课堂上绽放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是依然在捡拾、重复“专家们”的牙慧?文字写得越来越多,你悟到了什么?是接通了砥砺自我,生长蜕变的力量,还是仅在屏上做可有可无的无意义堆砌?你的“我”在哪里?……
有了这样的思考,对于语文,就有了更多的属于自我的追问和设想。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设计教学,引着学生在“听、说、读、写、玩”之中,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去抵达“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生命目标。
语文是快乐的,轻盈的,是闪着精神的光辉的。它像一面镜子,这镜子,随时可以照见自我,照见学生,照见彼此共生的成长。
这几年,从南京到温岭,从苏州到常州,从徐州到连云港,从线下到线上,我多次开设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荣获“语文报杯”全国大赛一等奖,《苏轼群诗》诵读型文本课堂荣获“语文报杯”全国大赛一等奖,《金色花》教学思考收入《初中语文这样教》一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案例研究”研究课堂教学案例46 个,历时近3 年,即将结题;个人的教学随笔、感悟思得文字在新浪博客、简书、“听说读写玩”公众号等园地发表,逾200 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教育的最小行动》……
王君老师说,一个人的心,只能靠自己默默地长时间修炼,才能永葆喜悦和宁静。
对课堂教学的学习与思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数种可能,让我感受到了生长的乐趣,让我坚定了课堂要为升学而教,更要为生活、为生命而教。
古时的农人,把最伟大的钟表,揣在怀里,立春,谷雨,小满,芒种,寒露,冬至……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属于生命的“钟表”揣在怀里,把知识,思想,理念,生命拔节的规律,把岁月的一朝一夕,一城一池,融入每一节寻常又不寻常的课堂里,融入我们与学生的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
也许在平凡忙碌的现实中,你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因为,我们每天离目标更近了一点。也许理想还遥遥无期,但通过今天的努力,我们积蓄了明天攀峰的力量。
就像此刻,我用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行动结集了一本书一样。
爱和信仰都是一个简单的存在,让我们把它们幻化成理想,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交给每一天琐碎的平凡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