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面”变为“面对屏”
——由新冠肺炎疫情谈教育
2020-12-30○
○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不能去学校,不能见老师和同学,只能在家面对摄像头上网课?很多人把这一局面归因于疫情,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本质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
发达的信息技术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与其说疫情改变了教育模式,倒不如说疫情倒逼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即由“老师——同学——教室”这种“面对面”教学,向“电脑——测试——自学”这种“面对屏”教学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尚未普及之前,去学校是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和同学一起学习,在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内,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这使他们既能从教科书中学到知识,又能从老师和同学处汲取营养。通过辩论、讨论,听取别人的观点,博采众家之长,使自己得到升华提高。这种交流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古希腊哲学家的辩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那些时期,知识、思想传递严重依赖教育者本人,诸如教师、导师。所以信息时代前的教育家,卢梭、斯宾塞、杜威等,都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直接引导作用。
这次疫情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使教育方式有了重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大大削减。
诚然,在极端情况(如发生疫情)下,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的“不见面的教学”有相当显著的优越性,对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效率更高。但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教科书上的知识,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人——对社会有益的个体。在这一点上,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更具有优势。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维,体验到开放视野、合作、包容的重要性,这些是网络授课无法替代的。省略或是去除了讨论的学习、思考,会导致一个结果:人们不愿或无法理解其他人。这种损害不光由教育“产品”承受,也必将波及到整个社会——导致社会的碎片化。
美国的很多学校没有班的概念,学生享有极大的选课自由,甚至可以在校内上网课。他们的学习方法倾向于自学或仅运用教师给的资料学习。无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没有其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但是学生间匮乏的交流带来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即人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美国对个人主义的鼓励恰恰助长了这一心理。当学生没有在学校学到如何与他人交流和理解他人时,他们成人后就不可避免地趋向相互隔阂,导致不同群体的对立,甚至社会的撕裂。美国的骚乱有多种因素,教育问题也是其中之一。教育应该以向社会输送人才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高效率地传授知识。
当传统的“面对面教育”被效率更高的“面对屏教育”取代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合作?对此,全人类都应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