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为载体厚植爱国情怀

2020-12-30邯郸市农林路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邯郸屈原爱国主义

邯郸市农林路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尤其应聚焦青少年,注重实践养成,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开花、结果。那么,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创新方法、拓展渠道,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传统节日课程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中华传统节日,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我校开展了“同样的端午,不一样的我们”课程整合活动,学生通过了解节日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课程分为八个系列活动。在端午美食大荟萃(科学)中,学生通过制作端午美食,感受浓浓的端午节日氛围。在端午知识大探秘(道德与法治)中,学生懂得了: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在端午诗词大传唱(语文)中,学生讲屈原故事、吟屈原诗词、颂屈原精神、品屈原文化,感悟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不朽魅力。在百米画卷绘端午(美术)中,学生将屈原爱国、为民、向善的精神,与学校的尚德、善学、躬行、创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作出自己对端午文化的个性解读。

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而且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二、家乡文化课程

家乡,是中国大家庭的缩影。学校的课程,应通过家乡这个窗口,让孩子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及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而了解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从中受到浸润和熏陶。

我校四年级课程组以“邯郸文化”作为课程主题,开展了系列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初步分为“邯郸成语文化”“邯郸磁州窑文化”“邯郸民俗文化”“邯郸旅游文化”四个板块,并细分为地方特产、红色文化、古迹文化、传统技艺、曲艺文化、成语文化等几个小主题。每个主题的内容都有分管教师负责,各科教师进行认真筹划备课后,分组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家乡、了解祖国。

三、红色研学课程

涉县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历史,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课程,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植入红色基因。

在研学旅途中,学生追寻先烈红色足迹,感受涉县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在涉县光荣院里,学生见到了当地的几位抗战老兵。88 岁的王友父爷爷,讲起自己当年加入129 师后经历的各大战役。学生围坐在王爷爷身边,听得聚精会神。在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学生在左权将军墓前敬献花篮,集体默哀,并庄严宣誓。在后池村新愚公希望小学,学生亲身感受到后池村主动作为、事不避难、锲而不舍、同向同行的“新愚公”精神,接受新时代精神的洗礼。

四、疫情防控课程

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在中华大地上奔腾流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看到了中国力量。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精神,赞颂和传承中国精神,我们选取“全球战‘疫’中国力量”这个主题实施疫情防控课程。

疫情下的特殊课堂是整合的、多样性的,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种学科。例如,语文学科的“‘疫’起写感动”、数学学科的“‘疫’统知中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疫’起看中国”等。这些课程,既是综合学习,又是学科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学生认识了身边最美逆行者和各行各业为中国和世界一起努力的人群,体会到中国精神,学会了敬畏和珍惜生命,真正感受到中国力量。

这些小小的课程,承载着博大的家国情怀。课程的实施,创新了教育方法,拓展了教育渠道,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愿意学、乐于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猜你喜欢

邯郸屈原爱国主义
邯郸在哪里?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屈原送米
爱国主义教育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