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践研究再认识
2020-12-30袁群发
袁群发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隆昌 642150)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体育课程必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结构,结合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必然要探索全新的课程教学形式,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需求,从其整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体现课程思政融合的价值影响作用,不仅要关注人才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锻炼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并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长远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意义
从我国体育运动行业发展实际来看,奥运健儿在国际赛事上奋勇争先为国家争光,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世界有目共睹。而从现代社会发展进行思索,职业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强化个人的规则意识,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必要工作。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具备顽强的意志以及精神品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并通过实践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然新课改之后的体育课程教学,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目标所设立的。体育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纪律并融入组织之中,在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拓展,个人都会为了集体利益而不断奋斗。在课堂教学阶段融合思政课程,能够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认同感全面增强,学生能够虚心采纳他人的意见,并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以及发展机遇,未来在竞争中拥有良好的发展意识,则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价值影响作用由此展现,也是现阶段的课程思政所不能忽视的重点与难点。
2、高职院校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2.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只上两个学期,而且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而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各门课程都要实现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在高校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身体素质,也是为了使其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理论和实用技能,更是为了其思想法治观念和体育精神的建设。从根本上讲,体育课程既是体育活动开展的载体,又是实现对学生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能让其形成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从其身体健康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两方面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同的体育运动能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在相互合作、竞争的过程中,运动技巧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不断提高。这些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对这门特殊的学科有着充分的了解,能在思政课程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具有探索性的体育活动和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并为他们起到引领作用。
2.2、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包括:体质素质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还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包括: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它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价值依据和价值标准的,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相符合的。体育精神还包含坚韧不拔、拼搏奋斗、为国争光、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等精神内核,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而这些体育精神的内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视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校培养优秀的竞技人才,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育中,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
2.3、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体育教师不仅要以新颖的授课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政治教育,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例如,夏天进行长跑教学中,很多学生怕苦怕累,这时可以向学生讲一些优秀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故事,学生必然会受到榜样力量的激励。因此,高职院校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高职院校实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措施
3.1、以思政理念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实践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需要依靠教学来实现,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思政的理念有效融入,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学习实践。如在正规的体育赛事中,所有的队员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运动规则,一旦违反规则就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这与思政理念中的规则意识正好相符。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积极的应赛品质。以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体能基础,同时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各方面有效融入思政的哲学观念,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具备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斗志,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2、注重育人理念下的融合实践
教师融合课程思政阶段,自身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是极为关键的。从教育教学实际来看,教师作为学生引导的核心人物,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条件。而结合体育学科的特质,不同的运动锻炼项目具备差异性,其实践性的特质也较为突出,思想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明显不同。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工作。尤其是在课程教学评价与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则师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推进。由此可见课程思政通过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途径改进了体育课程教学。
3.3、明确划分两者深入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思政课程近年来受到我国教育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德育工作的全面性渗透,给各个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在道德发展阶段获得良好保障基础,体育作为强化个人身体素质的学科,自然也会包含在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两者融会贯通能够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本目标。不少地方院校已经确立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并建立课程教学试点,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此时的体育课程教学,能够在学校教育良性引导模式之下,找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3.4、围绕社会时代发展诉求,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颇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要想成为社会栋梁,必然要从自我的责任心、使命感开始,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个人能力,并达成自我锻炼的目标。课程思政本身就具备育人指导的功能性特点,而体育课程在学生意志品质、韧性耐性培养阶段,也具备自身的优势特点。根据现阶段教育行业指导要求,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的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强调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在实践阶段完成个人能力的全面拓展。此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能契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或改进。显然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够给高职院校各个学科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启发影响作用。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全面性。
3.5、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受长期陈旧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和培养上,而忽略了学生德育功能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个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都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德育目标却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师无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自然不会重视,也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二是缺乏对体育教师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在有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约束下,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育的积极性就无法激发出来,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弱化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建立完善的体育德育效果评价体系是体育思政课程体现育人效果的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源泉和动力。体育思政课程育人效果评价系统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应该分为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践认同几个不同的层次,应该包括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环节,课堂反馈与课后反馈,教师反馈与学生反馈,成绩反馈与数据反馈等多个方面,科学评估体育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是不断改进的,应该包括育人的全过程、全要素的评价及长效育人机制。因此,要尽快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评价标准,督促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教学,激发学生重视自己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例如,在平时的课堂考核和最后的考试中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比赛观察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再如,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列入体育教学目标中,并对教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6、把思政课程落实到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言行中
为了保证体育思政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活动的组织纪律,以及需要注意的文明礼貌。教师还要严格执行考勤和考核制度,通过这些细节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规则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轮换担任体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爱护公物等,总之通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体育教师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并把它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4、结语
在新形势下,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体育建设中,更要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加快思想政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并不断提高其地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获得全面性的引导,也是教师突破传统课程教学局限性,探索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方法。教师应该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拓展,从思政、体育两个方面强化执教能力,从而为个高职院校人才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