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文献综述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锻炼社区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大众体育在社区人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丰富精神生活,还可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其构成包括体育生活客观条件、体育活动主体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方面,它是人们社会生活方式之一。1995年国务院就批准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大量研究表明,第一,我国残疾人占大多数没有形成体育生活方式,只有较少的残疾人有体育生活方式,但都比较单一,如慢跑、散步等,对我国新兴的体育产业不够了解和认识;第二,国家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表明国家对残疾人特殊人群高度重视,对残疾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丰富体育活动的支持,然而,良好的宏观政策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条件仍然不容乐观;第三,残疾人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愿望和现实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归根于经济收入、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

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约8500万人,是世界上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系到人权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残疾人的体育生活现状直接影响建设小康社会体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我国体育生活方式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成员,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权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是以我国社区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着重分析、归类与整理,通过检索知网、万方数据,分析影响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并提出促进社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为社区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和锻炼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2、社区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

王健等在2005年研究城市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调查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价值观、频率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倾向于喜欢,在价值观方面更多是为了强身健体和祛病康复,其次为了娱乐和缓解压力,小部分是为了社会交往与体现自身价值。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和锻炼时间并不高,大多数残疾人都不愿意自己出来进行锻炼,一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锻炼,社区组织活动也非常有限。锻炼方式也是非常单一,主要是以散步与慢跑、快走为主。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还是因为行动不便、没有组织他们锻炼、缺乏专门指导员、咨询机构等。可见,我们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完善专业指导和组织。

兰保森等在2008年研究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针对健身现状的概述与分析等方面,主要认为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组织社会化水平不够完善,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人群需要政府和社会关爱、扶持与帮助,构建残疾人体育健身组织的服务体系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政府还可以在组织上改变管理方式,从社区干转变为社区为本让社区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使残疾人健身工作成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工程、得人心程”。

冯秀华等人2010年研究河北省小城镇残疾人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小城镇残疾人体育生活处于低层次的、自发的和松散的状态,体育设施基础、环境差锻炼氛围不浓,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严重的影响着残疾人的体育行为与意识。

刘哲2012年在包头市残疾人参加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对居住区域分布、残疾类型、受教育情况、经济来源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偏低、经济来源较低,生活状态不稳定,很多残疾人喜欢自己独自锻炼,导致残疾人降低或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看出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取决于生活质量。

3、影响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

3.1、残疾人的自身因素

(1)残疾人的生理因素。

残疾人都是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生理异差,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只有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其他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当残疾人最低层次的需求都没有满足之前,去满足其他高层次的需求是一种奢侈。体育活动属于非生理需要的其他高层次需要,残疾人在未满足生理需要之前,再去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会受到极大制约。

(2)残疾人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与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感、性格孤僻和脆弱、害怕身体缺陷的暴露、自我压抑感以及对体育活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信心与勇气等心理有关,残疾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本身就不适合体育运动的观念,造成残疾人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3.2、残疾人社区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残疾人应该享有基本权利,但在实践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在组织体系中,社区内没有相应机构组织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主要都是以个人与自由结伴的形式,都相对于比较松散、自发、无序的状态进行体育活动,也没有相应专职的社区相关工作者与专业的指导员,还缺乏适合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场所与体育设施,大多数残疾人身体的原因导致他们无法自由选择设施器材,虽然大部分社区的公关场所都有设备设施,但对于残疾人专用的设施资源却极少,导致他们锻炼不方便。

3.3、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与体育价值观水平低

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的高低决定残疾人接受体育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程度。孙小涵通过研究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发现我国缺少为残疾人开办的体育学校,许多存在的残疾体育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教学形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全,导致残疾人体育教育落后,不能满足学生,严重影响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愿望。苗强等通过研究影响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谈到残疾人未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达到了61.1%,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1%,其中受过高中教育占4.9%、小学教育占32%,没有正常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生直接影响了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体育活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等。

3.4、残疾人经济收入低

由于残疾人的生理因素的限制,收入水平低于正常人,普遍收入不高,只能满足于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极少部分残疾人以乞讨为生,更不用说还要进行体育方面的活动,这也是导致他们在体育生活方式的水平较低的最主要原因。

4、促进社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1、途径

(1)为社区残疾人营造一个好的体育氛围。

有关政府部门有计划地建立社区残疾人的健身体育组织,推动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在社区、体育协会的帮助下,由残疾人自己管理,根据他们自己的生理特点,定期组织残疾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2)建立完善的社区保障体系。

有关部门应制定保障残疾人最基本的体育生活方式相关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使他们可以自觉的参与体育活动。加大社会福利力度,提高残疾人经济收入和生活待遇。与此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社区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促进社区残疾人体育生活日益稳定和不断丰富,提高体育生活质量,形成和谐发展的体育生活方式。

(3)提供充足适宜的健身场地与专门的设施器材。

缺乏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材是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应尽快解决这一个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在残疾人体育活动比较集中社区修建适合残疾人生理特点的专用体育场地设施,可以让残疾人自由选择设施器材与有全面和指导专业的活动场地,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的体育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4)设立残疾人体育指导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一个社区缺乏专业的指导工作人员,那么相应的工作很难继续开展,国家应设立专门培养专业指导残疾人的体育人才的部门,要重点培养建立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可以对残疾人进行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指导与服务。

4.2、方法

(1)根据不同残疾人类别,应用不同措施,聋哑残疾人参与锻炼的人数占多数,高于其他类别残疾人,他们的身体素质接近健全人身体素质,参与体育锻炼方式也接近正常人,但由于听力与说话的限制,对体育知识了解和学习少之又少,导致在体育生活方式中经验性知识缺乏,在体育锻炼中,无法理解一些身体结构的生理反应,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所以可以在社区居委会成立有关残疾人体育专业培训机构,对聋哑残疾人侧重于普及他们的体育知识,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此外,社区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社区的情况举行一些残疾人体育比赛,向他们展示一些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引导他们投身到体育中来。还可以以残疾人家庭为单位开展,通过他们来落实体育健身的实施,可以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

(2)视力残疾人可以说是残疾人里面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之一,他们因为自身的原因行动不便,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困难程度大,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低,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在社区针对视力残疾人设计一些轻器械、软物体器械用于残疾人进行体育活动,我们还可以发挥视力残疾人的优势,他们的听力会比正常人好,对音乐的节拍有特殊的感觉,从这方面对视力残疾人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社区在组织相应的趣味小组赛,体育动作加入音乐的元素更加有趣,可以动员周边社区和家庭成员的一起共同参与;

(3)对于肢体残疾人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健康,但残疾人体育锻炼较为困难和复杂,所以我们的社区体育应该更要关注肢体残疾人的体育培养意识,开发适合他们锻炼的体育项目、体育器材,防止肢体残疾人锻炼摔倒,地板应用泡沫垫,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协调社区各类体育、娱乐设施,不能因肢体残疾导致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要给他们提供与正常人一样的锻炼机会;

(4)智力残疾人在大多数的研究中表明体育生活方式单一,大部分智力残疾人的滞留家中,体育锻炼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陪伴者一起锻炼,为解决这一现象我们社区体育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也要对家庭成员进行普及体育锻炼对残疾人的重要性,获得家里人的陪伴,他们的体育锻炼会事倍功半。我们要帮助智力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体育,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残疾人体育锻炼社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社区大作战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