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2020-12-30
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在养猪业运行的过程中,相应的疾病开始衍生开来,给养猪业经济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生长。猪传染性肠胃炎作为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肠胃炎病毒引起的。该病高发季节在冬春季,病毒的扩散迅速,会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死亡,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加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是保障养猪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1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气温骤变致使发病率的升高。不同年龄的猪群都是易感群,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2周龄的仔猪,其他类型的猪群发病率普遍较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由排泄物、乳汁、鼻分泌物进行病毒的传播,同时也会传染至饲料、水源、用具、呼吸的空气中,经由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易感猪群当中。该病的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大,蔓延严重之时将会造成整个猪群的感染[1]。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新疫区呈流行性,传播速度迅猛,可在1周内传播至各个年龄的猪群中。老疫区疫情传播则呈现间接性或流行性的特点,患病的猪群不多,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大多出现在2周龄或6周龄的猪群当中最为集中,但隐性感染的概率较高。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5~18h,最长可持续2~3d。该病的扩散范围较大,病情扩散严重会殃及整个猪群,通常是仔猪会突然发病,并出现呕吐,呕吐通常会发生于哺乳期之后,继而发生水样腹泻,呈黄色或绿色,散发恶臭的异味,并伴有未消化的乳块。病猪精神颓废、体态消瘦。病情蔓延后期阶段,由于严重脱水,营养物质失衡,病猪将会极度消瘦,体重迅速减轻,惧怕寒冷,体温下降,通常会采取相互挤压的方式进行取暖。病猪在发病2~7d之内死亡。患病的育肥猪会突然发生水样腹泻,食量减少,排出的粪便呈灰色或褐色,并含有没有消化的固体物质。在腹泻症状发生初期,会偶尔呕吐。在病情发展1周时,腹泻的现象将会消失,极少出现死亡现象,病猪在发病期间的体重明显减轻。患病的成猪和母猪,一般成猪感染后无任何明显的病变,妊娠母猪的病症不明显,哺乳期的母猪患病后会体温升高、呕吐、食欲减少、泌乳停止[2]。
3 中西医治疗
3.1 西医治疗对该病应采取对症治疗的手段,来缓解病猪的脱水情况、电解质物质紊乱和酸中毒,科学的进行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温度适宜和干燥,从而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保障猪群的健康成长。因此可以患病的仔猪服用配方溶液:3.6g氯化钠、1.5g氯化钾、2.5g碳酸氢钠、20g葡萄糖,常水1000mL。为了预防病毒的再次扩散,可对2周龄仔猪采用适当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按体重每千克注射10~30mg,一天2次。并与小苏打、磺胺脒和硝酸纳等药物进行混合治疗。
3.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病猪的手段主要采用肌肉注射四皇素注射液的方式。制作注射液的方法主要是:取黄岑、黄柏、黄连、大黄等中药药材各750g,将中药制成粉末状,加水浸过药面,高温煎煮2~3次,直至煮出的药液占原来水量的1/2,将药液用纱布进行残渣过滤,并加入适量白矾,进行搅拌,然后静待沉淀,吸取或使用分漏洞进行上清液的分离,然后使用滤纸过滤2次,用注射水稀释到3000mL备用。注射药液的用量为每头仔猪每次为8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d[3]。
综上所述,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极高,扩散范围广,严重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生长,阻碍着养猪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并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就需要高度重视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做好有效的预防并充分掌握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采用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方式,从而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有效规避疾病的产生,促进养猪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