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免疫抑制的防控措施

2020-12-30

兽医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猪只猪群

宋丽霞/山东省海阳市辛安镇畜牧兽医站 265124

就目前来说,免疫抑制技术是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防控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养猪业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动物养殖来说,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当动物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的时候,就会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如果动物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损害,就有可能导致动物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会严重的危害动物的健康。目前很多养猪场的猪群都广泛存在着诱发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会影响到养猪业的发展。

1 造成猪群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和危害性

1.1 传染性因素造成猪群免疫抑制的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等,这些病原体会对猪体内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对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造成猪体的免疫抑制[1]。

1.2 非传染性因素

1.2.1 动物遗传因素动物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染色体异常等等,都会造成猪体免疫抑制,这些先天性的免疫缺陷会直接表现出机体免疫功能的严重不足或者是缺乏,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就是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混合性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等。

1.2.2 营养因素当生猪体内缺乏VA、VC、VB、VE以及微量元素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对猪体免疫器官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会对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造成阻碍,进而造成猪体免疫系统的萎缩,形成免疫应答的障碍,诱发各种疾病[2]。

1.2.3 药物因素在对生猪进行饲喂的过程中,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在对疾病进行防治的时候,还要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长期使用,不但可以造成的一定的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和药物残留的现象,同时也会对猪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造成不利的影响,继而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

1.2.4 疫苗因素在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的时候,如果不对疫苗的剂量、接种的次数和种类进行合理的控制,就有可能会诱发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和麻痹的现象。抗原是对免疫应答进行诱发的始动因素,因此抗原的质量对免疫应答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免疫应答的程度会随着抗原量的增加而出现增加,如果质量不达标就会降低免疫应答反应。

2 相关的防控措施

2.1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同时还要提升猪体自身的免疫力。要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对阳性种猪要及时淘汰,逐步对猪群的免疫力进行强化,从而培育出优质且健康的猪群。另外,圈舍要保持干燥和通风,同时还要注意好生猪的饲养密度,在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降温,对周围环境变化要重视,进而充分增强猪体的自身免疫能力。

2.2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出现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是免疫程序存在缺陷,尤其是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因为母猪的免疫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免疫效果,而仔猪免疫功能正常与否是整个猪群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具体的免疫时,要对当地的免疫情况进行关注,然后结合实际来制定免疫程度,避免因频繁免疫造成麻痹。因此,猪群在没有发生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之前,需要根据各个猪场的具体情况来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尤其对能繁母猪和仔猪高致病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要重视。

2.3 合理饲喂优质饲料在对生猪进行饲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通过科学的搭配来保证日粮的营养,要保证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的含量,进而增强生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确保生猪各个生长阶段都有足够的营养来支持。饲料营养可以说是猪只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只有做好猪只的饲养管理,才能更好的保证猪只健康生长。

2.4 重视药物保健预防对于养猪场来说,药物保健与预防是对猪场疫病进行有效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药物保健一般与当地的猪群疾病发生规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与当地的养猪情况以及实际问题进行结合,对不同日龄和生产阶段的猪只进行药物保健,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药物来保证药物的发挥,进而更好的提高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减少猪群的免疫抑制现象,就需要对生猪的日常饲养和管理进行重视,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做好药物的保健与预防,进一步增强生猪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猪只猪群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