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2020-12-30张自由
张自由
(河南省洛阳市畜牧良种繁育推广中心,河南洛阳 471013)
养殖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更加有效的防治机制,在确诊后针对实际问题践行合理的治疗措施,确保诊断工作能及时到位,优化后续工作的合理性,从而避免牛巴氏杆菌病对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8年,某地区养殖户刘某发现最近家里牛场出现患畜精神不振的现象,近一周内相继出现牛食欲废绝的现象,并且伴有咳嗽、黏膜发绀等症状。养殖户按照常规病的方式简单用药后并没有改善,患病牛出现呼吸急促现象严重后死亡。
2 临床症状
结合养殖户的描述,病畜体温连续几天急速升至40℃以上,并且明显的下痢现象,观察其粪便,呈现出粥样和液体状,其中混有粘液以及血液,病牛在24h内相继死亡,其中部分病牛的体温高达42℃,且居高不下。观察病牛患病期间,精神沉郁,反刍时而停止,并且患病牛的喝水量逐渐增大。最后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结膜充血等现象,而在鼻孔出血后体温降低[1]。
3 实验室剖检
为了进一步诊断患病牛的疾病类型,在牛发病后对其脏器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室剖检。一方面,开展病理剖检的过程中保证场地清洁的同时,完成相应的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当地相关部门借助动物处置室完成剖检工作,操作人员在开展剖检工作前集中进行消毒液消毒处理,结合标准程序完成准备工作。
4 诊断
首先,结合病牛的来源和具体发病临床症状,发现病牛多数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牛,且本饲养的牛发病率较低,依据临床和剖检分析得出初步诊断,认定为牛巴氏杆菌病。
其次,结合病原学诊断分析,巴氏杆菌病本身并没有指定的诊断机制和方法,主要是借助病原鉴定的机制完成相应分析,除了进行剖检外,对可疑病牛进行了血液和水肿液的分析。(1)选取病牛心脏血、肝脏血、脾血和淋巴结血等进行检验;(2)利用血液推片进行镜检,完成涂片和触片的分析,借助瑞氏染色完成对应的分析,认定为牛巴氏杆菌病[2]。
最后,综合所有检验机制和结果判定为牛巴氏杆菌病。
5 预防和治疗
为了进一步减少牛巴氏杆菌病对养殖户造成的影响,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更加系统化的预防机制和治疗机制,提高整体管控效果,从根本上打造可持续化管理模式,实现优化养殖的目标。
5.1 预防
(1)针对牛巴氏杆菌病常发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定期进行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的接种,并且落实标准化的监督管控工作,提升疫苗管理和应用效率,为预防工作全面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2)要对饲养管理要素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应激反应对牛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牛群转移和调运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过多的颠簸和环境的急剧变化,主要是借助黄氏多糖粉剂口服液或者是注射液有效提升牛群的免疫力,避免应激反应对牛群形成不良作用,降低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
(3)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结合实际养殖环境对牛群密度和牛群健康管理情况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机制,确保相应工序的合理性,且要尽量避免大范围聚集产生的影响,从而发挥预防控制工作的优势。
(4)在牛群引进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相应检测标准得以落实,且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造成的影响和问题,打造健康良好的牛群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来牛群引发的牛巴氏杆菌病蔓延[3]。
5.2 治疗
除了要确保牛巴氏杆菌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要结合病牛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治疗机制,减少死亡率,有效发挥相应的优势,打造完整的治疗模式,提高控制工作的综合效果,降低病牛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治疗工序中,要结合中药西药治疗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能选取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水平,优化治疗效果。
5.2.1 借助抗生素治疗
(1)利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完成浓度为12%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和浓度为1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治疗处理,结合病牛的体重进行药物用量的控制,一般而言,要维持在注射0.5ml/kg,维持在一天内1次到2次,连续使用3~5d即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率。(2)借助氟苯尼考类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完成浓度为20%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处理,按照每公斤重注射0.05ml的用量进行治疗,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3d即可。
5.2.2 借助中药治疗
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中药完成治疗方案,主要选取双花、连翘、射干、桔梗、黄连、柴胡等各50g,搭配30g牛蒡子和甘草,研磨成粉末水煎取汁完成灌服,一天一剂,连续使用3d即可,能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4]。
6 结论
牛巴氏杆菌病也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为了有效减少其造成的影响,要积极落实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机制,并且提高预防工作的合理性,完善相应控制流程,减少养殖业风险问题,避免经济损失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