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
2020-12-30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5期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发明者是我国汉朝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汉朝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 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规、外规、南极、北极、黄道、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星辰、日、月、五纬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