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2020-12-30周向谋
周向谋 卢 刚
(田阳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百色 533600)
1 生猪养殖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1 对生猪进行定期体检
在生猪养殖中对其进行定期体检,才能准确的掌握生猪的健康情况,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传染病在猪群中快速传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或生长阶段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类预防传染病的疫苗,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是搞好生猪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猪群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一般情况下,在仔猪出生35d后,其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就会降低,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需要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而在仔猪65日龄后,应进行第二次疫苗接种。在选择疫苗时,需要保证疫苗的质量满足相关免疫规范的要求,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疫苗。此外,接种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包括保证疫苗的现配现用、严格消毒、一头一针头等,并保证接种位置准确,提高疫苗接种的成功率。
1.3 为生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生猪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清净,才能有效的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养殖户必须对生猪养殖环境采取严格的清扫与消毒措施,为生猪提供健康的养殖生长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透光等。防止传染病通过环境中的各种有效介质进行传播,阻断生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在消毒工作中,消毒药剂的选择必须保证高效、低毒、浓度恰当、交替用药,确保在发挥消毒作用的同时,不会对生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保证消毒效果长期有效。
1.4 科学饲喂增强体质
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严格根据猪只生长的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科学配方,合理搭配日粮成分配比。保证其所需营养物质的均衡,以增强猪只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其抵抗疫病的能力。
1.5 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在养殖场中出现生猪传染病病情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传染病对生猪健康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如果出现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疑似现象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先期紧急处置措施。出现因治疗无效而死亡的病猪,必须对其尸体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死猪再次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深埋、焚烧等方式并按相关处理方式的操作规范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病情严重,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病死猪接触过的养殖设施与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染病通过这些途径继续传播。
2 常见生猪传染病的治疗措施
2.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会对生猪的繁殖与呼吸系统造成较为的严重的损伤,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较高,育成猪则会出现呼吸道疾病。该病在夏季与秋季的发病率较高。生猪在感染此病后,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0~42.5℃,同时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对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需要对其使用新霉素或口服补液盐,以维持正常的体液浓度水平。如果病猪为怀孕母猪,需要使用多西环素、阿司匹林等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2.2 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仔猪腹泻。其中仔猪黄痢一般发生在出生1周以内的仔猪中;而仔猪白痢一般发生在出生10~30d的仔猪中,病情严重的会造成仔猪脱水、死亡。在对仔猪黄白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患病初期为病猪注射抗菌类药物,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3~5d。在患病中期,可以为病猪注射抗生素,配口服补盐液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胃导管加口服补盐液,再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添加适量葡萄糖和维生素。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猪,需要采取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方式,每次注射地塞米松2ml,混合10%维生素C1。
2.3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生猪在感染该病后,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0.5~42℃,同时会出现咳嗽、跛行、关节发炎肿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等症状。在对猪副嗜血杆菌病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猪进行隔离并做药敏实验,对重症猪再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以及大观霉素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其余的则以将药物加入到饲料与饮水中进行群体治疗,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或效率。
3 结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于生猪传染病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确诊后按相关法规进行先期安全处置的前提下,对病猪进行积极、科学的治疗,降低传染病对生猪健康的影响,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积极、健康、稳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