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草原大沙鼠鼠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2020-12-30丁国婵
丁国婵
(玛纳斯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新疆玛纳斯 832208)
1 前言
在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北部沙漠,大沙鼠是鼠害危害最严重的种群之一。一方面,危害面积广,防治难度大。另一方面,繁殖速度快,每胎能生产5~8只。以往单方面、单区域的用药,整体防控效果不理想。当前,应对日趋严重的鼠害,组织做好大沙鼠的整体防控布局极为重要和关键。
2 大沙鼠与草原荒漠化
大沙鼠在新疆属优势种鼠害之一,是多年来草原荒漠化的重点防治对象。鼠害加重了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北部沙漠荒漠化,这体现在:
其一,作为穴生穴居动物,生长过程中会不停挖洞,造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进而加重草原荒漠化,破坏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
其二,大沙鼠繁殖速度快,繁殖数量多,每胎生产可达5~8只。面对日益庞大的繁殖群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啃食大量的荒漠化草原植被,尤其是梭梭。那些鼠害严重的地区,植被破坏后基本很难恢复,而严重影响荒漠化草原生态健康发展。
其三,当前,治理鼠害药物防治以投饵为主。人力、物力投入较大,长时间用药,会增加害鼠体内药物残留,产生耐药性。
3 大沙鼠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
3.1 生物学特性
大沙鼠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中,尤其多生长在梭梭等灌木、半灌木丛的低缓沙丘和土丘上。多在梭梭、红柳根部周围挖穴穿孔,以数十个不等的洞口组成庞大复杂的洞群。1其在地下挖掘洞道又采食地面植物,而且在洞道有“仓”、“窝”和“厕所”。每个洞系一般只居住一对成年鼠和其当年的幼仔。大沙鼠不冬眠,活动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大沙鼠雄鼠多于雌鼠,一年繁殖 1~2 胎,每胎产仔 5~8 只。5~6 月进入繁殖高峰期。
3.2 活动规律
大沙鼠随季节变换而活动规律有所变化。清明过后至立冬前 10 日,大沙鼠的活动基本在早晚,取食和活动也较为频繁。立冬以后至清明前这一时期,大沙鼠 9:00~11:00 在洞口周围晒太阳,待气温回升以后逐渐开始活动,14:00 ~16:00 为活动高峰期,18:00 以后即停止外出活动和采食。
4 大沙鼠防治技术及措施
4.1 前期准备
自治区、地州成立灭鼠指挥部,各县市组建分部指挥室。多方协调,筹集经费,储备物资,为鼠害防控提供组织保障。
制定鼠害防治中长期规划,明确防治鼠种(大沙鼠),划定鼠害防治重点区,药物防治鼠害时间在集中繁殖前期。
具体防治计划,以上年秋季鼠害调查为基础,认真调研,明确各地区计划执行细节。
4.2 防治措施
(1)以生态防治为主,结合应急防治。综合飞机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措施,以确保鼠害防治效果。各地区根据防治情况和特点,利用好鹰墩鹰架,加大生物防控力度,维护好生态平衡,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2)针对不同的鼠害区,采取对因防治措施。地形复杂,以人工防治为主,操作便捷。地形平坦,大沙鼠危害密度大,以飞机喷撒毒饵为主,速度快,喷撒均匀,防治面积较广。在药物防治的同时,积极采取架设鹰墩鹰架的生物防治措施。
(3)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当前,可用大沙鼠防治的药剂很多,像是:溴敌隆、磷化锌、雷公藤甲素、C型肉毒素等等,均有不错的灭鼠效果。其中,磷化锌属剧毒类药物,易造成人畜中毒,不建议大面积使用。当有鼠患爆发性流行时,短时间内降低鼠患密度,可使用磷化锌、溴敌隆。雷公藤甲素对环境产生的破坏较小,它具有适口性更强,起效更快,投放更方便等特点,为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常用鼠害防治用药。除此之外,C型肉毒素属生物制剂,实验室内条件下,用于大沙鼠防治的有效率在70%以上。但是,在大漠环境下,光照强、温度高,很容易造成药物降解。为此,使用期间应注意方法,可通过饵料遮光或将毒饵直接投进洞内,以增强防治鼠患的效果。
4.3 鼠害防治注意问题
(1)筛选适用药物,做好毒饵及拌饵药物。使用前,做好试验评价。而后,大面积推广。用药期间,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同时,应由灭鼠主管部门统一采购。
(2)投药期间,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准备好急救解毒药品。同时,做好宣传,写好书面材料,下达禁牧通知,做到家喻户晓。投药防治区,在醒目地方设置双语警示牌,禁止牲畜进入投药区,避免出现误食中毒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投饵后,要禁牧1周。投饵期间,监督员严格把关,禁止漏投或多投,确保用药效果。
(3)做好安全防护,凡接触药物的人员,都要穿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等,准备好灭鼠工具。同时,投饵期间,不要吃食物、饮水。结束后,用肥皂清洗皮肤。
(4)防治结束后,回收工具,做好登记,全部入库,禁止乱丢乱放。
4.4 灭鼠效果检查、资料汇总
(1)防治结束后,做好效果复查。灭鼠率不到80%的地区,注意做好补投。
(2)做好文字汇总,详细记录鼠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明细药物损耗、物力损耗、人员损耗等等,所有材料一并登记造册,以留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