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鼠害的发生及其防控措施
2020-12-17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
草原鼠害的发生及其防控措施
才旦卓玛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林业站青海黄南81149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受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草原植被已经遭到了一定损害。再加上日益严重的鼠害问题,更是严重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影响草原物种多样性。文章将从青海鼠害及其治理现状、草原鼠害的危害以及草原鼠害的具体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草原鼠害;青海草原;防控措施;鼠害危害
鼠害会对草原地区的生态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够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青海地区本身拥有大量天然的草场资源,如果出现草原鼠害就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会导致草地资源减少,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因此,青海地区的草原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鼠害问题,并对鼠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鼠害治理,提高人们的鼠害治理理念,避免草原鼠害蔓延与发展,实现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1 青海鼠害及其治理现状
1.1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述
我国青海地区的海拔比较高,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地貌多样,受海拔以及地理自然因素的影响,青海地区的气候比较寒冷。青海地区的草原植被如果受到破坏,则很难通过人为的措施进行恢复,从而会导致草原自然资源遭到永久性破坏。再加上青海独特的地貌特征,更是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草原生态系统。自然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提高了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进而导致青海地区草原鼠害情况越来越严重。
1.2 青海地区的鼠害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青海地区的草原鼠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其鼠害的总覆盖面积高达830 万公顷,其中导致草原鼠害的鼠种包括高原鼠兔与高原尉鼠,其中又以高原鼠兔为最主要来源。受到生活条件的影响与限制,高原鼠兔能够生长在较高海拔地区,属于非常典型的食草型动物。高原鼠兔成年之后每一天需要食草80 g左右,再加上其繁殖能力较为强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性增长,这样一来就会对草场资源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经过调查与总结能够知道,高原鼠兔对草原的破坏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为了保障种族的生存,高原鼠兔会和牧区的家畜抢食优质的牧草,加上高原鼠兔数量极大,这样就会严重降低草原的畜牧承载力,影响当地畜牧业正常发展。其次,高原鼠兔具有极强的倒洞打穴等能力,在草原中倒洞打穴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的根系与皮草,同时会导致草原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影响青海地区的生态平衡。
1.3 青海地区的鼠害防治现状
近年来,青海各级政府逐渐重视鼠害防治工作,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2010—2019年间,整个青海省开展草原鼠害防治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2 000 hm2,其中年平均防效高达96.6%。从整体上来看,青海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防治草原鼠害成就,并得以从源头上抑制鼠害的发生。期间经过了多年的鼠害治理,青海省大多草原已经恢复了生产力,之前因鼠害破坏导致退化的草原也已经恢复生长,很多草原地区可食用牧草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到2019年年底,青海地区的草原植被覆盖率已经同比增长了10%~16%,而牧草产量则提高了9%~24%。但是很多草原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思维限制,在开展鼠害防治工作之后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受技术因素的限制,很多地区在开展防治工作之后还会对草原以及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很多地区在治理鼠害的时候,为了提高治理效率就会使用化学药物毒害的方式进行治理,这样的药物尽管能够有效治理鼠害,但也会对草原自身的土壤以及植被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还有可能危及人们的健康。因此,青海省草原鼠害防治工作还应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实践研究,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鼠害治理,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安全。
2 草原鼠害的危害
2.1 导致草场退化
草原地区一般都具有较为平坦的地势特点,同时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作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平坦的地势不仅能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场地,还能够为畜牧养殖的动物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其中丰富的牧草资源能够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与一般的饲料相比,牧草的种类更加丰富,综合营养价值更高,更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展。但是草原鼠害的频发导致草原的草地资源被破坏,同时会造成地下水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物难以得到充足的水资源与食物资源,就会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影响经济增长[1]。
2.2 出现水土流失
如果没有及时治理草原鼠害,鼠类数量就会出现爆炸性增长,草原植被难以负担如此庞大数量的动物,导致草原植被数量急剧减少。再加上鼠类还会啃食植被的根茎与种子,不仅会减少草原植物数量,同时还会影响草原植被的再次生长。这样一来,草原植被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出现水土流失以及沙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2.3 影响生物多样性
草原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其最主要的植被就是草本植物,但是鼠害使大量草本植物被啃食,进而破坏草场资源,最终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草原上很多物种都无法从草场中得到食物以及栖息地,时间长久之后则会造成草原物种数量锐减,草原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草原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多生物种类以及不同的生物链,牧草作为最根本的食物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生物灭绝的情况。
3 草原鼠害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鼠害防治宣传
要想提高草原鼠害的防治效果,首先应该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出发,加强对鼠害防治的宣传。我国很多有经验的牧民能够及时感知到草场的变化情况,如果草场被破坏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但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牧民并不能意识到草场面积缩减以及鼠害的严重性,他们一般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放弃遭到破坏的牧场,寻找新的牧场开展放牧活动。面对这样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平时应该加强对鼠害防治的宣传,让牧民能够正视鼠害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与解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治鼠害,加强鼠害防治强度与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在宣传中还应该培养牧民们正确的鼠害防治理念,即防治并不意味着灭绝,如果采取不正确的防治措施就有可能影响草场的生态平衡性,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2]。
3.2 综合利用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鼠害防治技术已经比较发达,分为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两种方式。其中物理防治就是指通过改变环境、应用天敌以及机械化灭鼠方式进行鼠害防治,而化学防治方式则是通过利用不同化学物品开展对鼠害的防治。不同防治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因此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实际的鼠害情况,综合应用防治方法提高鼠害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手段中能够使用的方法种类较多。比如利用鼠类天敌、改变生存环境以及使用机械进行灭鼠等。鼠类本身是一种中小型哺乳动物,其不具备较强的防卫与抵抗能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通常采用逃跑的方式。鼠类的天敌一般为鸟类、蛇以及一些猫科食肉动物。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天敌引入存在鼠害的地区中进行防治,实现鼠害控制的目标。而在明确鼠类生活习性之后,管理人员还可以在特殊时期使用机械灭鼠的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3]。
化学防治手段的应用核心就是化学药物,一般都是以投毒的方式进行灭鼠。这种灭鼠方法见效快,但同时也存在肉眼可见的弊端,很多毒药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这样就会导致鼠类尸体的降解速度减慢,而毒药残留的情况还会进一步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利用化学防治手段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尽量使用具有降解性与水溶性的药物,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大量药物堆积的情况发生[4]。
3.3 加大鼠害防治力度
在鼠害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各地区应该加大鼠害防治的力度。首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鼠害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进行鼠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撑,无论是人工费用还是物价都在上涨,鼠害防治成本也随之增加,然而很多地区管理部门得到的治理经费并没有提高。因此,政府应该重视鼠害防治工作,并在加大防治资金投入的同时对资金款项的应用情况进行管理,保障资金的充分应用,提高鼠害防治的效果。其次,完善防控鼠害的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的面积通常都比较大,而鼠害的爆发又会因为区域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其对于鼠害治理工作的重点与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尽量满足不同的治理需求,完善技术设施,申请相应的器械与材料,才能够提高鼠害防治的效果[5]。
3.4 完善草原监管体系
管理人员应该明确鼠害治理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对草原的保护,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草原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对草原的基本情况进行监管与分析,这样才能够巩固鼠害防治效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6]。
4 小结
鼠害会对草原造成极大的影响,引起草场的退化,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此,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加强鼠害防治宣传、综合利用防治技术以及加大鼠害防治力度等方法提高鼠害防治工作效果,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宁静.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控存在问题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8):20.
[2]卓玛才加.草原鼠害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8):39-40.
[3]王荣.草原鼠害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8):43-44.
[4]贺生玉.草原鼠害防治措施探究[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4):95.
[5]周尕.草原鼠害严重性及防治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3):17.
[6]旦措.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3):84-85.
才旦卓玛(1978- ),女,藏族,青海泽库人,大专,中级畜牧草原师,研究方向:草原。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16
S812.6
A
2095-1205(2020)08-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