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学习探讨
2020-12-30
(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00)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保证体育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便能够帮助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帮助打破体育课程界限,不断延伸教学载体,改善教学结构,并能够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情况,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该教学模式还存在着教师能力不高、师生交流效率低、体育课程实践性不高等的问题,使其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所降低。所以本文又提出了几点构建“互联网+”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途径,旨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特点
1.1、打破了传统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逐渐融合,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逐渐延长,使得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之间的边界有所弱化,体育课堂教学并不局限于体育场,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知识讲解、教学考核、实时检测等工作,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课程选项,这不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促进了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发展。
1.2、转变了传统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且拓展了其教育载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为“灌输式”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需要被动接受这些知识。在“互联网+”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发生了互换,学生变为主动参与者、学习者,而教师则起到了组织、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互联网+”教育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与空间教学的联系与融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率和质量,拓展了高职体育教学载体,教学空间和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在场”教学模式也逐渐转变为“在线”教学模式。
1.3、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情况
在传统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并不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情况、运动强度、实际负荷量等数据信息,往往采用手动测试、粗略估计等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工作,这就表明其缺乏一定的教学严谨性。而如果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及对课程的适应程度,则将会给后续课程埋下隐患,增加了课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便可以利用新型运动手环、APP等来实时检测学生的运动强度、路线、心率变化等,从而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一数据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1.4、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校园体育文化常态发展
由于互联网中包含着各种各样体育教学的视频、课件等资源,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有益的知识,也能够接收到有害的信息,所以高职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通过对该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使其更具权威性,教师和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的满目行降低,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该平台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料参考,还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运动时间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体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2、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尚待提高
“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模式与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引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思想来适应该教学模式的需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仅将纸质版教学内容转变为电子版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演示。一些体育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套用已有软件及课本内容便用来讲课,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乏味。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少、实践经验少,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缺乏探索新知识、新物质的欲望,且对信息的加工利用能力不高,使其无法很好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工作中,导致该技术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
2.2、信息化体育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身份变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协助者,而学生则在课堂中起到了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因此增强。但目前,在体育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之中缺乏了师生互动的环节,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利用该资源来实现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能力有所降低。同时,高职体育信息教学资源的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所降低。
2.3、忽视了体育专业知识的实践性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对该技术形成了依赖心理,甚至认为没有信息化技术则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一现象正是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多样化呈现课堂内容或者节省时间而盲目应用信息化技术,这往往会达到反面效果。同时,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项目,学生们通过实践来感受学习体育的目的,也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在应用“互联网+”模式于教学中时,很多体育教师往往会忽略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展现体育内容,学生缺少了切身体验体育项目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2.4、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的学生每年都需要参加全国体质健康测评,且测评结果将与学生的成绩、奖学金等挂钩。这一体测工作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耐力、身体柔韧性、速度、协调性等素质,需要学生长期进行锻炼,积累体能,才能保证考核结果优异。而在这一阶段,“互联网+”教学模式所能应用的地方较少,无法很好的知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等,其作用受到了局限。而信息技术便可以应用于体测阶段的成绩上报、汇总环节,通过自动化整合数据信息,以大大降低人工记录误差发生的概率,保证了体测成绩的完整性、准确性。而很多高职院校对信息技术在该阶段的应用并不重视,仍采用人工记录、上报成绩的方式,影响到体测成绩的可靠性。
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3.1、课前网络在线课堂平台体系构建
在线课堂平台体系的构建应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中心,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课程分别建立主页,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快速查阅平台上的体育信息,如,在设立网球教学课程中,在线网络平台中可以分别建立与网球理论知识、网球技术、网球比赛、网球裁判等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教案、微课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其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也大大提高了师生查阅资料的效率。其中,微课形式能够很好的将网球体育的技能展现给学生,且能够做到与互联网的充分结合。而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该平台体系可以通过师生问答、自动问卷答题等的形式来构建师生互动体系,同时,学生如果对题目或者答案有所疑问,可以直接在平台中寻找答案或将疑问反馈予教师。
3.2、课中信息教学平台建设
“互联网+”体育教学工作主要通过手机软件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软件中上传视频、提出学习目的、检查学生学习进度、课后答疑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还能够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第一,课前线上预习。高职体育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中,学生以互联网的形式了解到教学资源及教师的要求,完成对体育知识的预习,同时也能够借助这一平台来参考更多与体育知识相关的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第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在线上教学中,学生主要借助微课视频、教案或自主探究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体育动作进行调整,并对其自主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以有效改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支出,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3、课后反馈评价阶段,完善信息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估,能够推进体育教学的高效完成。而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模式为一种双向评价方式,即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不再是教师主管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评价,而是基于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数据信息所开展的全面、自动化教学评价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能力及课堂所呈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在线网络平台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情况及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3.4、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数据库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信息化技术来为学生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数据库,将学生的运动信息、体测成绩、身高体重等记录于该数据库中。这是教师便可以通过数据库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对其运动能力有大致的掌握,从而根据这一信息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保证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不断引进新技术,重视软件开发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稳定性,避免信息泄露。
4、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真正落实“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该模式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构建在线体育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评价体系等,以不断支持该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注重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并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等,以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加强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来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素养,以促进“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