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的理论解读

2020-12-30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非峰会抗疫

江苏

【背景材料】

2020 年6 月17 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本次峰会由中国和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南非、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共同发起,以视频方式举行。

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经受了严峻考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控制住国内疫情,但仍面临反弹压力。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众志成城,非洲联盟全力协调,采取有力举措,有效缓解了疫情,成果来之不易。

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双方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和非洲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

就中非团结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点主张:第一,我们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第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第三,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第四,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

习近平主席最后强调,我们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今天我们召开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北京峰会承诺,也是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

本次峰会发表了《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中非双方决心深化中非友好,加强相互支持,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强团结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携手战胜疫情;加紧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更多向卫生健康、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疫情的影响,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疫情,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非在多个领域积极展开合作,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援助非洲抗疫,向非洲提供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友好互信更加巩固。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本次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充分利用了大众传媒的特有功能。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本次特别峰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中国主张和中国承诺,彰显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要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并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用部分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非双方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携手战胜疫情,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经受了严峻考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控制住国内疫情。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众志成城,非洲联盟全力协调,采取有力举措,有效缓解了疫情,成果来之不易。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4.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非常值得非洲广泛深入学习借鉴。

【跟踪训练】

1.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这表明 ( )

①中非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和非洲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③中非之间的联系是客观无条件的

④抗疫行动需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导致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遇阻,而非洲是我国重要的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是确保中国经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中国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合作伙伴,更应助推非洲复工复产。这表明 ( )

①经济全球化使得中非经济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

②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将非洲作为主要贸易伙伴

④我国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发展外向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材料一就目前形势而言,非洲疫情态势不容乐观,短时期内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都增加了一倍多。疫情一旦在非洲失控,非洲国家的医疗条件根本难以应对。当前,我国有成千上万家中企在非洲经营投资,多数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亏损严重。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给予非洲的援手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体现了中非间的兄弟情谊,携手非洲筑牢抗疫防线,既是帮非洲,也是帮自己。

材料二面对疫情这个人类的共同敌人,应当是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同舟共济,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疫情面前,各种错误思潮相继抬头,不断冲击着国际抗疫的有效合作。少数国家政客更是把国内抗疫不力的矛盾转嫁国外,以“政治”取代“科学”,以“争吵”代替“行动”,把抗疫政治化、病毒标签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帮非洲,也是帮自己”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围绕“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提纲。

要求:(1)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2)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与《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3)科学规范使用学科术语,字数要求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材料未涉及中非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不符合题意。中方致力于加强和非洲的团结合作表明双方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说明抗疫行动不能单打独斗,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④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

2.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防范它带来的风险。中非合作发展既带来利益,也有潜在风险,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我国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应该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而不是单纯地发展外向型经济。

3.【参考答案】(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非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在这个关键时期,团结非洲共抗疫情,对中非加快复工复产是有益的。

②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通过帮助非洲抗击疫情,不仅有利于我国在非企业更快更好地复工复产,也有利于更好地恢复中非经贸往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2)示例: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各种错误思潮的抬头是一些国家站在错误立场上作出的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部分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不惜转嫁矛盾,挑起冲突。

③各国应当树立大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全球抗疫成果最大化。

④各国在抗疫方面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应当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携手共同应对。

【解题分析】本题以中国支持非洲抗疫和部分国家试图转化国内抗疫不力的矛盾而挑起冲突,破坏团结抗疫的行为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本题第一问,要求学生通过对“帮非洲”和“帮自己”的分析,结合材料中中非经贸关系的描述,准确运用辩证法中联系和矛盾的知识加以阐述。本题第二问是开放型试题,根据设问要求,可以选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政治生活》中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知识加以分析、论证即可。

猜你喜欢

中非峰会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