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云南 大理 67100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开放性,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服务地方为宗旨,研究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良性发展,解决我国休闲体育人才比较匮乏的实际问题,进而保证国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因此休闲体育专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也离不开对其构成要素的讨论分析。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一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也大致设置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

1.1、教育理论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作为通识性教育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目的是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实现结构综合化,使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进行良好规划,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来实现个性化发展。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即主干课程,与院校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幅度较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该掌握经济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休闲体育专业来说,其主干课程包括休闲体育基础理论、经营管理、活动组织规划等内容,除此之外,某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加入了一些户外实践课程,更多地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基础课和选修课。

基础课是学生必须修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即与休闲体育内容相关的课程知识。而部分选修课程还会涉及到经济学知识、医疗保健、旅游知识等与休闲体育活动有所关联的学科。而从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休闲体育项目成为了该专业课程建设参考的主要标准。例如,东北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开设了冰雪项目,而部分内陆院校则开展了课外球类项目等。总体来看,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中都实现了多个体育项目的综合,突破了原有的课程模式,使其更加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1.2、教育实践课程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其培养的学生定位为专业应用型人才,他们在毕业后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特别是休闲体育服务行业。所以,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地方应用型院校会围绕实际需求增设教育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的社会性和市场性。社会实践工作一般安排在寒假和暑假进行,由学校、班级统一组织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扩大视野,进一步熟悉专业知识,了解工作内容和标准,并掌握一定工作技能。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问题

不同的院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侧重于学生经营管理和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化教育内容,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与人才定位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相似,那么在过于雷同、缺乏专业特色的发展模式下也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区域发展特征,考虑到区域的市场状况以及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

2.2、课程比例不平衡问题

在课程比例方面,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借鉴其他高校课程经验,存在严重的课程同质化现象,同时人才市场对于休闲体育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跳出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节省时间,以了解更多基础知识以外的拓展性内容。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学科比例方面的问题应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课程比例不平衡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较为全面的休闲体育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

2.3、跨学科内容方面的问题

虽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主,但是要想从事休闲体育工作,学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如,策划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跨专业大方向为体育旅游、健身娱乐等,这也与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吻合,但是问题在于院校对于学科内的课程体系设置会相对完善,在跨学科内容的教授方面重点不一,未能形成明确标准,且学科内课程与跨学科相关内容的融合度不高,这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4、教育实践方面的问题

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了教育实践课程类课程,但是设置与开展现状并不如人意,如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无法接触到较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模块,无法很好地实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未来,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考虑到社会实践和实习引导间的联系,按照休闲体育的市场走向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

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策略

基于以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接下来,本文将针对性地探索其课程体系优化策略,以使得其设置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实现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更多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3.1、正确处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联系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应按照专业课程培养方案来进行设置,虽然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内容差异,但是从构成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只要达到内在的一致性,两者具有相同的价值,并不具备严格的主次之分。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及时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例如,在安排必修课时,院校既应该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保障需求,又要综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选修课安排时,院校则应该分析社会现状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而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设置中,院校可以将一些内容存在重复的课程进行综合教学,既降低了课时数量,增加了学生学习其它知识的空间,也提升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之下,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行开展课程选择,突出自主性。

3.2、跨学科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平衡

专业教育课程之外的跨学科内容对于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强化学生在不同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水平,适应毕业之后的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对于休闲体育专业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就能为今后的能力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用优化整合的系统论思想,避免多门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浪费,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对内在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大某些重要专业课程的比例数量,另一方面合理增加跨学科的通识教育内容。

3.3、实践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该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休闲时代下的新兴专业,实践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也应该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程资源丰富,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体现出教育功能。例如,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自然课程资源,符合现代人群的生活节奏,因此野外生存、冲浪、攀岩等休闲体育项目成为了专业设置时的重点。而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也应该将这些内容进行融入,强调社会范围内的体育文化氛围营造,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课程资源。

3.4、培养休闲体育方向的主动创新创业意识

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岗位工作,而教育实践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来展开。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促进教育观念改进的重要措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尝试将社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平台。休闲体育本身和社会密切联系,人才培养也应该考虑社会实践性,让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能深入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学校可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实践平台,如与某些体育用品公司或健身俱乐部寻求合作关系,一方面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实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共赢发展。

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今后教育改革中,应建立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加专项选择数量,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相结合。休闲体育更加贴近大众健身领域,学生也应该具有市场营销和体育管理意识,重视新兴时尚运动的户外开展,满足日益增加的休闲体育需求。在这一方面,清华大学于2019年举行了体育产业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其中也提到了国民健康意识和消费升级推动下的体育结构优化问题。体育产业获得了大量资本的关注,休闲体育产业也将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也是今后休闲体育产业推进的关键环节。

4、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将复合型人才作为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刻了解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跟随体育产业的发展潮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