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质量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20-12-30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1、现象与问题
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各阶段课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质和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境。体育教学质量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综合反馈,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态度、效果及教学环境、设施等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不断吸取与接收,以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不断接受新知识,巩固专业技能,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的过程。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不断改进,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了关注的研究点。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体育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缺乏深入研究,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与解决措施,另一类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措施研究。
1.1、体育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的声誉、宣传等有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都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国家、政府、学校、师生等方面。傅森认为: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设施、师资团队的结构和素养、评价管理等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王训令从要素属性上把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内部、外部因素。于素梅从“人、事、物”三个视角分析了教师、学生、教材、场地、器材等体育教学关联物和体育教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也存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彭仁兰,杨楠认为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主导型失衡、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在这些众多的因素中,学者们研究较多的是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评价体系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的大量研究表明,除了对各相关要素的改进方面,如,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基础教学设施等。如,健全体育法律法规、营造健康体育文化舆论等从内外部进行双向互动治理。以及罗林还提出建立体育教学档案的方法。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质量更注重质量的文化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即把影响体育教学的要素与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
然而,上述研究中提到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主要是注重文化质量的建设,不能落到实处,难以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上述研究关注宏观和客观的因素,缺少对高校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的考虑,而且对体育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缺少深入探讨。另外,上述研究虽然分析了诸多有关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着重质量监督机制的评价体系,忽视了“教学”中 “教”和“学”的主体,从而影响对体育教学质量核心影响因素的评价。
1.2、体育教师职业认知及发展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否则教学水平就难以得到提升。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从业时间越长,他的专业水平越高,但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却与此相反,随着体育教师职业年龄增长,运动技能水平常常随身体素质的下降呈逐年下降趋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体育教师未来的发展趋势。新时期,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更加强调教师主体价值的展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升。在阅读大量研究后发现我国现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培养机构单一,过度集中化;培养目标宽泛,缺乏针对性;学科专业性突出,弱化“师范性”。在进入教室角色前,教师对自己角色的适应主要是通过之前培训或在校期间的实习、见习经验,培养时间过短且集中,尤其不利于新教师对自我职业的认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缺乏创新,未能及时跟进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更新;忽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体育教师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点进行改进教学模式等。
针对前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存在问题来看,提升教师专业化的路径有很多。首先是要明确体育教师的核心是体育教学,并非是管理员、科研人员、健身指导员等多面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是让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有准确定位;其次,促进体育教师从“新手性”向“专家型”发展的过很多程贯穿于教师从业的全过程,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体育教师的培训仅通过在校实习、见习和职前培训是不够的,在其从业过程中还应该创新和增加对体育教师培养。通过培养教师工作热情、对工作的热衷度、投入度和成就感。另外,随着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形成,体育教师还要特别掌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与变化的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掌握“教什么”、“怎样教”、“在什么条件下教”的相关知识。体育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只是形式上的关注,而要落实到具体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因为学科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掌握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方式和用身体表达解释学科知识。
同时,体育教师的内部因素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动机、专业发展规划意识、职业群体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共同话语和分享路径等对促进其专业化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成长的关键是自我的教学反思,“智慧型”教师就是精通教学反思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从 “自我”出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自我更新和完善知识储备以及建立体育教学档案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做到“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教学水平都难以得到提升。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方法、理念、模式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进行。而要使体育课的效果和质量提升,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实时了解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学会利用自我反思的方法手段总结教学经验、增加知识技能的储备和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群体关系等都是影响体育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改进和利用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促进体育课的高效进行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
近年来,基于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师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专业化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现实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领域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出发,结合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现实状况,遵循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规律、做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将会有效提升我国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综上,通过对前面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综合性分析,可以看出对全校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工作状态教学评价结果,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的提升和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管理,真正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体育教师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且有效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以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会促进体育教学质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