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锻炼与管理
2020-12-30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较差的现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的锻炼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但是,课外体育运动锻炼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进行良好的管理,才能使得各方机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正常的运营体系,使得课外体育运动发挥锻炼意义。
1、课外体育运动的意义
首先,高校对学生开展课外体育运动锻炼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开展课外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需要学校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制度为保障,推动体育锻炼进行;其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锻炼次数和时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体魄,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此外,课外体育运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措施,使得课外体育运动迸发出最大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当前时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2、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与锻炼的现状
2.1、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
步入大学,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面对新的环境,常常过度放飞自我,忽视对自己身体的要求。虽然高校开设有相关的体育课程,但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大多同学常常出现应付的现象,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习态度不认真,从而导致老师的教学质量不高,使得自身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2.2、教育理念的落后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体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下,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的大多时候仍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从而减少对体育运动锻炼的欲望,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反而会体现出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弊端。
2.3、缺乏锻炼意识
产生缺乏锻炼意识的原因有:第一,缺乏体育经历。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大多学生只注重提高文化课成绩,忽略体育锻炼的意义,久而久之,逐渐丧失对体育运动的欲望,最终错误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此同时,部分同学还认为体育课就是单纯的玩耍,不仅会导致自己身心疲劳,还会浪费学习时间,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放弃体育锻炼。第二,在大学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参加社团活动,使得自己能够达到学校学分要求,而后顺利毕业。日常时间都被各种社团活动所被填满,拖着疲惫的身体,更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
3、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训练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打造健康身体的重要场所。为此,面临当前学生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锻炼问题,高校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变学生观念,使得学生主动加入到体育运动锻炼的队伍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以更加健康的体魄进行校园内的学习生活活动。
3.1、组织规划管理
开展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进行合理的组织与规划,保证训练能够有效实行。首先,学校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学期目标,而后根据学期目标制定合理的课外体育运动项目,由此保证体育课外运动锻炼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学校体育老师自身专业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目标;其次,需要建立优秀的课外体育运动锻炼队伍,让品德兼优、学习与身体条件都较好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之间树立楷模,让学生通过对优秀运动楷模的日常观察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课外体育运动锻炼欲望;最后,可组建相应的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运动队,以队为基本单位,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训练欲望。
3.2、进行计划管理
众所周知,身体机能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管理的过程中,高校体育老师应认识到这一点,而后实施计划管理,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向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若此学期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耐力,增加学生肺活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课外体育运动锻炼。此时体育老师可进行以下活动,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又或之,为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可让学生自行组队,而后让学生进行相应讨论,最后提出一个让全体学生觉得大致满意体育运动项目。以学生的角度制定相应的锻炼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耐力。由于是学生集体讨论的结果,也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耐心,长此以往,形成自主意识,主动走入到课外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但是,老师也需要体现出自己的教学地位,如告知同学每周或每月进行定期的检查,告知学生本周或本月需要完成的课外体育运动锻炼内容,让计划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减少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3.3、注重锻炼质量的管理
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日常生活被学习以及各种社团活动填满,为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应付锻炼的心理,老师可通过相应的制度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锻炼质量的管理。但是在实施这一管理时,老师也需要体现出人道主义,预留适当的课下体育锻炼内容,保证不耽误学生日常学习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4、注重对场地器材进行管理
对场地器材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危险隐患的出现,保证学生能够安全地开展课外体育运动锻炼。以羽毛球为例,在大学生群体中,羽毛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形式之一。从浅层来看,打羽毛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少,但是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也应该深度考量运动场地。如,对羽毛球场地进行检查,保证地面的平滑,有效减少学生在打球过程中出现摔倒的状况,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相反,学生在锻炼中受到身体伤害,不仅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也会增加其他学生对锻炼的恐惧感。若是做好场地管理,当学生在课外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未出现受伤情况时,可增加自身的锻炼欲望,也可减少其他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加对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
3.5、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在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老师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在关注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时,更要关心注重学生的日常起居,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帮助学生打造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生存与生活。当前,在高校中,大多学校允许外卖进门服务,与此同时,快餐以便捷、味美吸引着学生的味蕾。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肥胖人数每年处于增长状态,若出现过度肥胖,不仅会损害身体机能,还会影响日常生活。因此,为保证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学生对外卖的依赖,达到吃的健康要求,使得训练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体质,打造良好健康体魄。
3.6、增加奖励机制管理
奖励虽为是最老旧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也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当高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体育老师可制定奖励机制。进行体育评比时,可依照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根据学生本周的实际锻炼效果进行判定;第二,通过体内脂肪测试深度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发生的变化,体内脂肪减少最多者(正常范围内)可入围得奖名单;第三,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身体本身情况,以科学的角度进行评比。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虽然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但是也渴求老师的表扬与奖励,通过在课外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进行奖励机制管理,可以在心理层面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在日常的校园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玩游戏、看电影的时间,真正投入到课外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来,使得自己的身体机能得到提高,最终得到老师青睐,领取相应奖励,而后在接下来的课外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训练,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老师的课程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开展体育课外运动锻炼与管理是顺应当下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体育课外运动锻炼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但是,在课外体育运动锻炼中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个性化课外体育运动训练,保证学生能够全部参与,促使课外体育运动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