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

2020-12-29王军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民建措施

王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推动了建筑行业的不断提高,基于加强了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进一步重视,尤其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种普遍现象,会导致预应力损失且影响到构件的疲劳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多从预防的角度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探究。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引言

工民建是民用与工业建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工程形式,混凝土结构和其他材料相比较,在可塑性、化学性能等诸多方面占据优势,是工民建施工期间的常用材料类型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混凝土结构建设与运营期间,出现裂缝问题在所难免,不仅会降低工程美观性,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一些较为严重裂缝会损伤结构强度与耐久性,不利于工民建正常使用。加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防控,是诸多施工单位实践中积极探究的课题之一。

1加强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意义

在工民建施工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问题,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广泛应用,如果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必将会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如果在施工建设中发生裂缝现象,随着时间及环境的改变,建筑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将会发生变化,这样不但会给建筑外观带来影响,也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必将会给企业及群众生命材料安全带来影响,引发不可挽救的后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不同因素采取有效控制对策,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2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素

2.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管理不到位

在城市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不到位,进而出现裂缝的现象。近几年,我国城市建筑逐渐趋于高层化、大型化,对于此类建筑工程,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的部门多、施工的复杂程度也较大。而目前许多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不到位,施工的次序较为混乱,造成建筑内部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够,设计不到位等现象。由于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在许多高空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对风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考虑,没有对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致使混凝土结构受到烈日的暴晒,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极易造成裂缝现象。

2.2由温度开裂引起的裂缝

通常对工民建筑平面的长度都有严格规定,一旦超过允许范围,且又缺乏针对性预防措施,就会导致长方向楼面中间位置的板带出现裂缝,其原因在于混凝土中的拉应力低于该板带中的温度应力,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裂缝称之为温度裂缝,且与建筑平面的长向保持垂直。

2.3施工材料不合理

组成混凝土各项基础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指标要根据实际施工项目的需要来确定,而混凝土的这些质量目标与各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水、粉煤灰及外加剂等,每一项材料的物理特性、性能指标及配比用量都必须满足工程实际建设需要。其中任何一项基础材料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增大裂缝问题的发生概率。并且在水泥和石灰拌和过程中会形成少量硬化物质,影响水泥材料原有的配比,同时水分的快速蒸发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干缩而出现细孔,这些细孔会随着混凝土的凝固而进一步收缩,导致该区域出现裂缝。

3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3.1科学选用施工材料

首先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杜绝使用不合格水泥;对于石料和粗骨料,应以粗糙和坚硬为标准,同时确保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黏土含量合理、不含有毒物质;对于细骨料,应选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对于外掺料,应选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实现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减少收缩并降低用水量的目标。

3.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施工更加合理、到位、有序,相关人员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部门要合理的进行工程任务分配,推行质量目标的责任化制度,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成为工程质量的控制主體。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把复杂的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工程,进行有层次的分解,把任务分配到个人身上,确保每项工作高效、保质的完成。此外,为了使施工人员更好的完成好工程任务,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层建筑施工相关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的建筑混凝土机构的施工特点以及多种机械的使用技巧等,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3.3科学合理的完成构造设计

建筑平面的选型应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以简单易行为原则。考虑到平面复杂的建筑物极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从而造成墙体和楼板发生开裂,因此应合理布置纵横墙且控制纵横墙的开洞尽可能小;对于建筑物的长高比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整体刚度随着长高比变小而增大,相应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越强;对于建筑物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调控,确保载荷分布均匀,以避免受力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基地不均匀沉降,同时对基础的刚充和强度进行适当加强;加强建筑物部分窗台的砌体,层层设置圈梁和构造柱,重视沉降缝的正确设置并限制伸缩缝的距离。

3.4做好混凝土养护监控

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是否及时合理、养护措施是否科学到位,都对控制裂缝具有重大意义。混凝土的养护措施要在其浇筑结束后的12h内及时进行,其养护措施的选取要结合外部环境的温湿度、混凝土的自身特性等进行制定。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可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进行覆盖,同时根据混凝土自身的含水量灵活选取浇水养护,防止水分散发过快而引发的收缩裂缝。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需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覆盖,并时刻监测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温湿度,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温差始终保持在25℃范围内。混凝土养护期间,在周围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严禁车辆、行人踩踏或堆积重物,避免混凝土早期强度不够因荷载超限而导致的裂缝问题。

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之一,在工民建施工期间是难以完全规避的,其会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形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引起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因素是可以规避的,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确立质控意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严格遵照相关规范标准,加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及养护环节的质量管理,以将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协助施工单位获得预期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子友.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居舍,2019,41(27):14-17.

[2]高强.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8):56-57.

[3]杨东海,解宇.浅谈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华章.2010(19).

[4]向长状.浅谈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处理[J].中小企业科技.2007(08).

[5]向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分析与修补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5(03).

猜你喜欢

混凝土结构工民建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