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音乐课中的音乐元素

2020-12-29聂葆华

下一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音乐性感受力

摘 要:现在的音乐课千篇一律,基本一个教学模式。音乐课上往往会出现相同模式的教学。学生往往只是被花俏的外表所吸引,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理念不懂不理解。这样的一节看似完整,可是总是有种让人头重脚轻的作用,花俏唯美的开头,空洞泛泛的过程,草草收尾的音乐课。学生能真正懂多少音乐知识,知道什么叫音乐吗?

关键词:音乐性;音乐要素;感受力

一、音乐课中形成的固定模式没有体现音乐课的音乐性

听过很多节音乐课,总是感觉大部分的模式都是让学生们反复不断的聆听,例如一堂唱歌教学,教师往往一首歌曲要反反复复的变换花样的让学生听,有时听到自己都觉得很乏味了,更何况学生呢?之后就是教学歌曲,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一遍一遍加入歌词的练习,又在加入歌词的基础上改进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音乐课没有体现出音乐性。这是我所听过大部分音乐课模式。我觉得现在的音乐课风采各异,千奇万种,但总归都是一个套路一个模式,真正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乐,音乐所包含的知识又是什么。

(一)一个华丽和生动的导入,往往会让后面的音乐课索然无味。例如唱歌教学《美丽的夏牧场》这堂音乐课,课刚开始就有一位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跳着民族舞的音乐老师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舞蹈。开始学生们兴趣盎然都神情专注,可是到了聆听和教唱的环节,学生越发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什么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了。

(二)音乐课中辅助的教具和课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音乐课中会看到老师用到一些头饰和小乐器之类,还有一些辅助性的课件,也是栩栩如生。可是我发现学生对这些乐器头饰都很感兴趣,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面懂得,它会给我们讲述的音乐知识,知道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

(三)在音乐的课堂上面,总是重复性的出现听唱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简单易懂的,甚至听一遍就会唱了。我们的音乐课中会对这一简单易懂的歌曲添加很多的环节。例如《数蛤蟆》节奏简单朗朗上口,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做游戏、画画,这都是和我们音乐没有任何关联的活动,难道就不能让孩子们体会音乐的一些基本素养吗?

二、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应该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课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掌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所谓的音乐知识一般就是节奏、节拍、旋律、音乐的感受力,在小学阶段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不是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所能完成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只是片面的感知音乐课,搞不清楚音乐到底是要学什么,简单的唱首歌曲,听首音乐欣赏的曲子。在歌曲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要素感知到多少呢?我认为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音乐常识,贯穿到正堂音乐课上,运用我们音乐课中的音乐教法教学生。

三、改变传统模式教学,渗透音乐元素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一)在课堂上的唱歌教学,其中大部分歌曲有着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的歌曲是让学生们领会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就是不同的节拍,切分音的运用和延长音的渗入。在歌曲美感的同时让学生就会唱又会懂得基本的音乐知识,例如《木瓜恰恰恰》其中的切分音应当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的开头直接就把歌曲切分的旋律拿出来,在这段旋律上面来做文章比那些空洞没有意义的花俏引入,我觉得更有音乐课的寓意,音乐课就要用真正属于我们音乐的东西来修补和装饰它。

(二)世界上其实最好的乐器就是我们的声音,而音乐课正是让这些美妙的声音释放的过程,唱歌课就是我们美丽的声音,用声音来交流用声音来教学,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辅助性的教具,大部分的老师都会运用一些小乐器,例如响板、碰钟之类的。其实有的时候声音也是最好的教具,在课堂上拍手,拍击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的声音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即能感受音乐节奏又能有肢体的语言相互协调。课桌、书本、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发出我们想要的声音来。

(三)其实我觉得音乐课上不乏可以加入很多类型的歌曲和音乐,原生态的最自然的。这些音乐就是我们最早音乐的源泉所在,在这些歌曲和音乐中让学生自己领悟,随意唱随意听。例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在劳动时候人们休闲时解闷唱的歌曲,可是在课上我觉得其实学生们对于这类歌曲的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唱时候也是空洞无味的,没有用心,也不懂什么民族文化。与其这样并不如这样不如就放开了让学生听,就当一次音乐会了。可以听各种风格各种地域文化不同的歌曲,听了可以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唱喜欢什么就唱什么。

(四)欣賞课一直在音乐课上是个难点所在,在我看来欣赏课里它所包含的音乐知识很多,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功课,很难驾驭一节音乐欣赏课。《三个和尚》是一个很经典的动画作品,其中的音乐更是有其奇妙的地方,运用音乐中的各种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三个和尚》但是却对配乐没有太多的认识和兴趣。我觉得这时是让学生们感知一些乐器的最好时机,二胡,板胡,堂鼓,这些平时没有怎么接触过的乐器,现在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学生跟着音乐随意拉拉,随意敲敲是最好的感受音乐。

四、传统音乐与现在流行音乐的结合融入音乐教学中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我国是有着古老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民族音乐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渊源流传的。学生们大多喜欢一些流行的音乐,其实我觉得这些音乐可以相结合即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不忘民族的遗产。音乐课中可以把学生喜欢朗朗上口的歌曲,变换一种调,或是把歌词来一个互换。我觉得学生们一定会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蕴含所在,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音乐的基本知识,在玩中,在乐中学会音乐的基本素养。

五、结论

所有美的事物都应该被欣赏和感受。音乐是世间最美好的产物,作为传递美的课堂,产生美的场所。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的去感受它,欣赏它。并且学会欣赏音乐,领会音乐的技能,懂得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素养,这样才会起到音乐课本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5 7

[2]《小学音乐新程标准》

作者简介:

聂葆华(1982-),籍贯:河北,民族:汉族,职称:小教二级,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音乐性感受力
律动的江南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略谈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让音乐教学建立小学生的音乐梦想
贴近大众·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营养
回归音乐本身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