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体验的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2020-12-29邵爱龙
邵爱龙
摘 要:小学德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国内小学的德育都仅仅看重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讲解,而脱离了学生本身,脱离了德育的来源——生活,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生活体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措施
自德育课开创以来,便陷入机械的讲解与说教中。小学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心智不够成熟等原因的约束,明辨是非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等,所以综合考虑多种方面因素的限制,基于生活体验来建设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小学德育的效果,助力为小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生活体验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每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德育的教学质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基于生活体验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基于生活体验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標是小学德育教学的基础,也与教学质量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设计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了解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引导学生从小事实行德育,使小学德育教学与实际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小学应设计多层次的德育教学目标,重点强调小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还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道德知识,以此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应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令学生拥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以此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基于生活体验的教学内容
小学德育课程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蕴含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生由于缺乏较强的思考能力与心理成熟度,无法深入理解抽象的知识,那么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就应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将课本实践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拉近德育与学生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校园中的板报以及课堂文化角等地方粘贴有关德育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促进现阶段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例如,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明和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踢足球,而球突然跑到马路上,小明和小刚就一起到马路上捡球,导致小刚遭遇了车祸,留下了终身残疾,自此以后小明和小刚都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这样一个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马路不是游戏场”“安全第一位”的观念。通过真实的事例,令德育形象地出现在每位学生面前,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基于生活体验的教学形式
在过去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德育和校园中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张贴宣传内容,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以此促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比如,教师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去室外种树,培养学生勤劳、爱护树木的优良习惯;在“学雷锋日”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国庆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视频或游览博物馆,以此调动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鼓励学生向父母、老师道一句“节日快乐”,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小学生有了大量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经验,就可以依据身边的真实生活来培养德育思想,熟练掌握德育知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行为。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为家长洗脚、做家务等德育作业,并让学生将完成的具体细节写成德育作文,此种德育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依据实际经验完成作文,教师可以再评选出优秀的作文,并在全班同学前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心理。
总之,德育是小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基于实际的生活体验来推动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拉近德育与学生间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德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云生.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德育教学的生活化[J].教书育人,2018(8):32-33.
[2]黄晓琴.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甘肃教育,2018(5):29.
[3]张宏伟.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