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放以“评”促学
2020-12-29叶佳
叶佳
摘 要:作为德育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应在学生评价方面体现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对多元开放以“评”促学的学科教学理念展开了分析,从评价主体、角度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学科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方式,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开放;以“评”促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科教学更注重开放性和多元性,希望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对学生道德行为展开单一评价显然无法体现学生真实的道德素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还应加强对多元开放以“评”促学的学科评价研究,以便进一步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一、多元开放以“评”促学的内涵及意义分析
在学生教育方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孩子,应当让他自由发展个性,教师只是诱导他们方向就成”[1]。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学生教育还应体现开放性,能够依据学情确定教学起点和方法,以便将学生当成教育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遵循这一思路,学科教学还应做到多元开放,能够通过多元评价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应当设置多元评价主体,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对象,还可以通过自评、互评获得学习动力,从中汲取成功经验,从而取得较好发展[2]。通过多元化评价,也能从多个角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教师,还应探索多元开放评价的实施方法,使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动态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基于多元开放理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方式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起到引导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的作用,体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而设置多元评价主体,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程教学的合作者。结合课程评价活动开展需求,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个环节,形成多元化主体,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在保持优点的同时,对不足进行改进。如在开展“早睡早起”的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设计自评环节,通过“习惯小调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主动回答“平时晚上几点睡,早上几点起?”“自己主动起床?还是父母提醒起床?”“能够做到准点起床吗?”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完成习惯自评表的填写,在能够做到的事情上粘贴微笑的表情,无法做到的粘贴沮丧的表情。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针对自我评价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真厉害,能够做到按时起床是很难的,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好习惯”;对于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提出“能够诚实评价自己也很了不起,应当也能形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学生认识到早睡早起的意义后,教师可以设计互评环节,安排学生对他人作息展开评价,通过互评得到“谁做得好”的结论。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安排作息时间,并根据互动讨论结果制订科学的作息计划表。联合家长开展课后评价,能够使课堂得到进一步延伸,督促学生执行计划,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良好习惯。促使评价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使学生逐步提高对道德理论的认识,并学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寻求自我发展路径。教师也能从中表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继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带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在教学评价时还应加强与实际的融合,在对学生道德体验进行反映的同时,将学习与问题探究等融合在一起,达到生活、教学与发展相互渗透与促进的目标[3]。按照这一思路,教师还应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处理,引导学生在专注于学习活动的同时,能够关注各方面的发展问题,继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多角度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获得多方位的体验、感悟,能够主动分享心得体会,并且学会欣赏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和春风一起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剪刀、塑料片、报纸等制作喜欢的玩具,然后面向全体同学展示。在对各自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用于写夸奖话语或建议的书签,提示学生从制作精美性、创作思路、情感表达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从“我喜欢××的作品,造型比我的好看”“这个风车很实用,真的能够飞起来,这样看废品也很有用”“××的风筝是为自己弟弟做的,很认真,我觉得很感动”等各种各样的评价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获得美好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培养,同时也能得到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各种思维的激发。而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在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能学会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具备发掘他人优点的能力,继而在交往方面得到正向引导。因此从多角度开展学科评价活动,能够使学生个性化表现得到重视,使教学不再拘泥于内容,而是能够使学生在态度、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取得发展,能够根据各自喜好从学习活动中找寻有趣的内容,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继而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更喜欢区位活动。如果长时间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中,教师还应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学生视角组织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继而使学生乐于参与评价,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情况得到较好的展示。例如,在学习“我爱我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家庭小调查”的任务,向学生发放调查表,由学生带回到家中由家长填写。调查表中包含“您的孩子能否主动做家务?”“您的孩子做家务时感到快乐吗?”“您希望孩子为您做什么?”“您的孩子是否把自己当成是家中的小主人呢?”等问题,由学生与家长先行开展互动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正确认识家庭劳动,体会作为家庭成员进行劳动的快乐,继而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从激励学生角度开展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好设计“卡通人物争星评价表”,在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花花草草后,由学生指出认识的花草。而学生每认识一种花草就可以获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可以成为花仙子。为获得更多的星星,学生会主动參与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为对学生产生长效激励,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星光大道”名单栏,学生每集齐10颗星后升级一次,印上属于自己的卡通称号。每次获得新的卡通称号,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表达祝贺,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采取寄贺信等方式。有效的激励能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科教学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督促学生主动将学习到的理论在实践生活中践行,从而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发展规律的探索,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适合的评价方法,以便使评价活动在教学中体现更大的价值,促使学生主动成长。
(四)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同时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容易受到教师话语、行为的影响。遵循多元开放评价理念,教师还应灵活运用各种评价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或鼓励,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继而更好地投入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种评价语言进行常态化运用,通过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引导学生成长。结合学生个性差异,教师可以运用否定式、接纳式和激励式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探索和沟通,得到积极人生态度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学生讨论“爸爸为什么经常吸烟”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很酷”,教师应及时给予“这样可不好”等否定式评价,要求学生思考自己这样评价的原因。学生在搜索相关知识后,可以自行得到吸烟有害健康、家长吸烟是因为上瘾等结论,学会在思考中辨明是非。实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时常给出不同的答案,针对不分对错的问题,教师还应及时给予“确实如此”等接纳式评价。如在讨论“有人插队”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指出“有急事可以插队”,部分学生则强调“大家都应当排队”。教师在接纳各种答案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使学生在辩论中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做到友爱互助,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此外,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还应多运用鼓励式评价语言,如“说得很好”“很厉害”等,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话题中,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评价语言,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解决学习问题,继而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在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将以“评”促学当成目标,探索学科评价方式方法,以便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实践教学中还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同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展开评价。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灵活运用评价语言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激励,主动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小海,冯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89.
[2]陈祺娜.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14):56-57.
[3]盛怡.培養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运用:以七年级《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