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结硕果 老区发展谱新篇

2020-12-29黑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

奋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老区攻坚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组成专题调研组,自2020年8月中旬起历时20余天,对我省老区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老区脱贫攻坚态度坚决,措施精准,推进到位,成就令人瞩目,但也存在一些有待继续破解的问题,需要再接再厉,推动老区在实现脱贫攻坚基础上向全面振兴迈进。

一、五年脱贫攻坚态势空前,老区变化深刻,面貌一新,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中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省委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全省老区脱贫攻坚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攻坚决战的超常方式,攻软肋、补短板、强弱项,全省老区脱贫攻坚一年一个新进展。调研充分表明,五年来我省老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喜看今日龙江老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村通公路、户户洁净水、家家砖瓦房,教育和医疗体系更加完善,“两不愁三保障”效果显著,人民福祉全面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凸显。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19年底,18个老区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我省成为全国9个清零省份之一。老区6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8.9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老区应脱贫人口98.1%,脱贫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下。

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五年来全省老区乡、村硬化路率分别达到100%、99.97%,村屯土路变成混凝硬路,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老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电网覆盖老区所有村屯,供电通畅率99.8%;电话和宽带覆盖率超过97%;全光纤网络覆盖占老区村屯90%。

特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全省老区紧紧围绕本地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老区畜牧产业渐成规模,绿色食品等农林产业各具特色,三产融合方兴未艾,品牌打造更加突出,为老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撑。克东飞鹤乳业形成了完整的乳品产业体系,2019年为克东县贡献税收10亿元以上。老区海伦市引进天津利民集团和台湾永和集团建设百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带动全域260万亩富硒大豆高标准种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年来老区治理水土流失290万亩。大力营造护村林、护路林、生态林,美化村庄街路。通过村屯环境专项整治,推动生态宜居建设。齐齐哈尔市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垃圾、厕所、能源、菜园”四大革命,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长。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5元,比2015年的7174元增长 50%。老区群众分享到了脱贫攻坚的红利,正如人们总结的那样“人人都有获得感、户户充满新希望、村村都在变美丽”。

二、五年脱贫攻坚举措超常,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积累了宝贵经验

健全领导体系,强化脱贫的根本保证。实行五级书记抓扶贫,落实了各级党政领导联系老区贫困县、包扶贫困村的制度。建立了“责任、宣传、政策、帮扶、投入、监督考核”六大攻坚体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对全省28个贫困县进行深入调研,先后6次到所联系的海伦市面对面纾困助力。省市县三级各直属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分别制定了扶贫工作规划。省财政厅等部门还成立了脱贫攻坚办公室,由一名正厅级领导分管,专司其职。全省老区村均派驻了工作队,每个贫困县都有不下千人的工作队伍。各级成立了由纪委监委牵头的扶贫督导组,对脱贫攻坚全过程进行检查督察,针对问题严肃问责追责。

推进产业发展,扭住脱贫的关键环节。一是将产业集群做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广东恒大、福建象屿、浙江金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推动系列产业形成集群。延伸产业链条,转化“原字号”,实现大企业与小农户的有效对接。二是将产业模式做特。老区勃利县元明村建设中草药小镇,集北药种植加工、康养、旅游、特色民宿于一体,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00万元,可接纳数百人康养、数千人餐饮,安排近百人在小镇就业。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建起千亩稻田公园,集观光、采摘、民俗、婚庆、娱乐、餐饮为一体,成为闻名遐迩的田园旅游基地。黑河市五年来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96亿元,形成了汉麻、蔬菜、沙棘、山珍、北药、畜牧等多业并举、特色纷呈的新格局。三是将科技含量做高。省级贫困县青冈县引进金达麻业、京粮集团、赛美葵花等公司,投入资金100多亿元,新建成汉麻、玉米和南瓜子及葵花系列深加工产业项目,生产的药品科技领先,一些药品打入欧美市场。四是将拉动能力做强。讷河市近两年引进华瑞、鸿展两大企业,共投入12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285万吨粮食转化能力和10亿元税收能力,拉动就业5000多人。

实行合作经营,创新脱贫的生产方式。一是重点组建农机合作社。绥棱县向荣村农机合作社,2019年整村14495亩土地全部入社参股,入社社员分红1135万元,户均分红1.4万元。二是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牡丹江市22个老区贫困村组建木耳、烤烟、北药等27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57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北安市赵光镇北胜村北药种植合作社,与粮食套种药材,种植平贝2000亩,除粮食正常收获外,平贝亩收入260元,亩增收50%以上。三是组建股份制农场和企业集团。虎林市伟光乡太平村组建的股份农场,2019年股民分红595万元,向村里捐献部分款项,用于地下排水等设施建设。桦南县鸿源合作社牵头,整合益民、永昌、鼎丰3个合作社组建鸿源农业集团,拥有20万亩A级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增强主体自觉,培育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传承老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激发脱贫攻坚的志气和勇气。拓宽产业扶贫的路子,增强其“造血”功能。孙吴县以雅格麻业为带动,2017年以来新建6家汉麻加工企业,仅辰清镇就种植汉麻3万亩,人均多增收3500元。同时注重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通河县发展大果榛子产业,82个村集体种植大果榛子4100亩,集體资产增加4920万元,为脱贫和乡村振兴孕育了后劲。

凝聚社会力量,形成脱贫的多元支撑。一是财政倾斜。2016年以来投入老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65亿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05亿元。同时,省财政为每个老区贫困村安排专项脱贫资金200万元,并提前一年下达,深度贫困村另外增加100万元脱贫专项资金。密山、虎林与鸡东3县(市)财政为8323户贫困户交纳了返贫保险,确保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达到4000元。二是部门支持。全省有1415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老区捐资8.21亿元,各部门尽其能、出其力,争相为老区脱贫作贡献。省扶贫办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875亿元投入老区扶贫;省水利厅投入206.18亿元,支持老区进行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省发改委在延寿等41个老区县实施953个扶贫电站项目,总装机规模达到35.8万千瓦;省粮食局投入7.08亿元支持46个老区县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53个,同时投入7.67亿元支持42个老区建设“中国好粮油”示范工程;省卫健委投入7800万元用于31个老区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省教育厅每年为老区县额外安排约300万元资金用于薄弱学校改善。三是企业帮建。哈尔滨市动员600多家企业帮扶老区贫困村新上产业项目。齐齐哈尔市300多家企业募集资金1.5亿多元,帮建产业项目600多个。鸡西市30多家企业累计捐赠扶贫资金2958.2万元。四是能人带动。佳木斯市实施“能人强村工程”,先后请回2240名各类能人回乡创业,建立50多个带农创业基地。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在外地的企业家岳氏兄弟先后投资2.35亿元,在家乡建设希望小学、居民楼、合作社和食用菌基地等,带动近千人就业。

恪尽职能,当好脱贫的有力推手。五年来我省各级老促会坚持深入老区调研,分析查找贫困根源,寻求脱贫致富的招法。省老促会的调研报告连续两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的批示,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总结推广50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确定了50个基层工作联系点。今年以来,省老促会通过与省工商联、省侨联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广泛动员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在项目和资金上向老区倾斜。还协调各市(地)老促会组建巾帼建功团队,开展创业扶贫活动。

三、老区振兴任重道远,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转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建立防贫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医保、低保、临时救助、养老保险、农业保险、返贫保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还应建立防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继续实行一对一驻村帮扶,确保不发生严重的返贫致贫现象。

适当推进村屯集中。农村出现的房屋闲置、园田荒芜问题不可忽视。建议有关部门深入研究乡村整合课题,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逐步将人口稀少的自然屯集中搬迁到一个中心村居住。据了解,腾挪出来的自然屯,一般情况下可使村里增加近千亩土地,复垦发包,将增加村里收入。如纳入国家土地调控指标,也将为农民致富作贡献。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立足老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力度,提升品牌价值。把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纳入日程,推进红色旅游产业有更大发展。研究出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用能人担任村书记,吸引和鼓励热爱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回村里任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继续坚持第一书记派驻制,坚持大学生村官制,重视和加强对村支书的思想和能力培训,尽快改善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调研组成员:杜吉明、于佩常、辛元珠、任秀峰、孙靖准,执笔:任秀峰)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老区攻坚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要为老区做点益事
打赢脱贫攻坚战
攻坚脱贫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