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2020-12-29陈小娥
陈小娥
摘要: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国家对新兴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工科”政策文件。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新一轮的高职扩招,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索思路,以及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给同类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扩招;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0-0136-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have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s of all professions and trad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ur country put a high value on new technical skills talent training,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of new engineering have come 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new 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some exploring thoughts and coping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by training concept, training system,training objective and training mode, to provided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AI、5G、VR等新技术势不可挡,未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何提升,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首批公布了612个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主要包括“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其中,专业改革类项目涵盖了19个项目群,这些项目群中就有4个与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的项目群,它们分别是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以及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倒逼未来教育的发展,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改革是目前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虽然首批新工科项目以本科院校为主,然而职业院校也应顺应新形势,把握住新一轮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况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提出高职扩招,这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肯定,同时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职责和使命,当然也是对高职院校的考验。因此,在新工科和高职新一轮扩招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学校特色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新工科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能够与产业对接,特别是与新产业对接,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革新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特色不鲜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然而很多院校要么只是把各种“好的”词汇都用进来,进而组合成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毫无主导思想,职业能力培育没有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要么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趋同化,没有结合学校优势,没有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拥有自身院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或者相对滞后。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参与深度不够,参与过程拘泥于形式。高职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并沒有充分考虑所实施的培养模式是否顺应新形式下计算机相关企业的需求。
再者,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新增专业的师资更加紧缺。随着扩招,高职院校的资源承载能力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如何确保扩招后的生师比,如何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新增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和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等对专业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职业院校原有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需要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技术,不断充实自我,紧跟时代步伐,不然无法胜任新增专业的授课任务。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在高职院校本身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群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旨在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群教育为基础,以地方计算机企事业单位为实践平台,以校企政合作培养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一条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探索“新”人才培养理念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人才,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新理念引导。探索基于院校办学特色,实施人才培养反向设计战略,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将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融入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从未来计算机产业发展需求人才(核心岗位)和学校优势出发,引入与行业利益攸关方参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充分尊重行业话语权,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2 探索“新”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调研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结合自身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校内优质资源与校外计算机企业、行业资源相融合,共同整理出一套多元的协同育人理念和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比如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计算机企业、行业协会等一起合作共订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以地方计算机企事业单位为实践平台,构建共享型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2.3 探索“新”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完善和提升传统的“知识+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对品格方面的培养,塑造全面立体的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应考虑如何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推进课程思政,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索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如何弥补师资缺口,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充实高校教学课程和师资队伍,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待遇保障以及兼职教师聘用等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法。同时,对于师资不足的问题,特别新增专业的师资缺口,可以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内培”主要指加强校内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总体素质,特别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让教师们通过参加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等形式,提高校内原有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外引”指的是一方面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即通过建立健全招聘机制,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水平,实现教师队伍规模的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引入企业专家到课堂授课,推行校企合作授课的教学改革。
探索1+X证书制度,如何对X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融合设计。1+X证书制度于2019年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对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对高职院校来说,1+X证书制度试点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探索1+X证书制度的意义、内涵,探索如何实现X证书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书证融通的模式和方法。尤其需要探索对专业教学过程中暂时现有教学条件無法保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内容,如何通过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的校内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或企业实践等形式完成。
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的运作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以赛代训、以赛促学。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技能竞赛、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形式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此类竞赛或者活动以其灵活的组织、多样的方式,开放的管理,自由的资源配置等优势,如团队组成、活动内容及能力培训过程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具有知识交叉、渗透互补等综合作用,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首先,在学校人才培养的二级、三级系统中,逐级提出各子系统实现融合理念的可操作的细化目标,推进在不同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完全融合,比如逐步实现校内外一些课程资源的共享。再者,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课程理念引入学生课堂,与合作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信息化资源、培育创新性教学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等方面,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合作、从而全面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之“新”。
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学校评价模式,探索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随着高职生源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应该进行充分调研,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原有基础以及学习目的,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针对性去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培养方案,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充分提升学习育人的成效。如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多样化的资源平台、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再如有些院校在学生大一的时候,统一学习一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让学生们先打好专业基础。在学生大二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感兴趣的专业核心课程等。
3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培养方式等探索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及应对策略。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各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推进新工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流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国胤, 瞿中, 赵显莲. 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科学, 2020(4):1-5.
[2] 蒋宗礼.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8):34-39.
[3] 王亚盛, 赵琳. 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6):13-17.
[4] 张秋生.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17(11):64-66.
[5] 陈海红.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40(5):80-82.
[6] 周卫红, 蒋作, 江涛,等. 以人工智能及编程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新工科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2).
[7] 马小琴,殷晓玲,夏启寿. 学科竞赛助推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6):54-57.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