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研究
2020-12-29韩宏泽
韩宏泽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变,构建以适老化公共社区为基本的养老体系,从选址、设施设计、功能划分三个方面改造适老化社区,并结合互联网优化社区。主要目的是通过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改变现有的养老模式,增强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关键词: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11-0100-02
目前,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的阶段,预计2022年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将达14%,社会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对此建立适老化的公共社区,可以为日后的养老问题提前做好规划。现代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大部分老年人脱离社会群体的时间较长,沟通交流能力变弱,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及融合度,综合中国当代国情应尽量拓宽社区养老的覆盖面,因为建立社区养老是解决未来养老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从社区的选址、设施设计、功能划分、建立互联网平台,四大类服务需求为设计点探讨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
1适老化公共社区的选址
老年人退休后,开始远离社会,他们的活动范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小。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明显比其他年龄段更小,300米以内的基础服务设施是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现在老年人主要活动一般都是做饭、接送孙辈的孩子上下学、娱乐等。他们出入频繁的场所主要有:菜市场、幼儿园、小学、社区和医院等。所以,社区选址要选择在这些场所的周边建立,方便老年人们的出行,便于他们节约时间和体力,减少他们外出的距离,进而避免安全隐患。
2适老化公共社区的设施设计
社区养老是符合当代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之一,由于时代、工作环境、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不同区域范围内的社区都应该对周边老年人进行调查,针对用户群体做相应的调整。
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用户群体,设计他们所使用的设施时,更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大多活动不便或带有一些疾病,社区的公共设施要充分考虑适老化。例如,卫生间和休息椅的设计,这些细节不仅要按老年人最佳使用尺寸增设扶手,且扶手角度要向上倾斜15°,符合老年人扶手使用角度。对于社区内部装潢颜色的设定、家具的风格也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形式和心理需求。
3适老化公共社区的功能划分
社区的功能划分主要依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具体功能可以从老有所医――医疗护理、老有所住――养老居所、老有所养――生活服务、老有所乐――休闲娱乐、老有所学――文化交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这六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社区的功能划分。
3.1老有所医――医疗护理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等各方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伴有一定的身体疾病,因而社区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老年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有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反复性强,需要接受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社区需要建设相应的应急设施并配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了预防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的爆发,社区周边需要有三甲医疗配套设计及服务。平时社区需要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进行简单的监控,例如血压、心跳、血糖的检测。适老化的社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的社区服务。
3.2老有所住――养老居所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住宅情况,不能满足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居住条件,为了方便老年人正常生活,应该加强老旧小区适老化设计。现在大多数老年人居住的都是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基本都为步梯楼,如果增加电梯,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出行率。同时还可以加强小区的居住环境建设,合理改造居住小区的空间结构,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结合老年人的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多方面考虑空间的纵深发展,从引导性、趣味性两方面改造公共设施。
3.3老有所养――生活服务
社区周边应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例如,菜市场、药店、商场等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平时,一般老年人不会选择离家太远的地方出行或者购物,所以社区周边的交通应该发达,为老年人外出采购提供便捷的交通。同时,面向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为其提供采购、配送、家政服务等便捷的生活服务。
3.4老有所乐――休闲娱乐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需要建设户外运动场所、室内娱乐休闲场所等。例如户外可以开展门球、慢跑、种植等场地的建设。还可以增加老年人户外运动的多样性,因为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用脑较多的老年人,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有助于睡眠,减少大脑疲劳。同时,室内娱乐设施可以建设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等场地,在寒冷冬天和炎炎夏日之时,老年人仍然有娱乐的空间场所。增加休闲设施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运动还可以调节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3.5老有所学――文化交流
社区面向老年人开设培训课程和学习场所,满足那些在退休后想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老年人,课程可以包括养生、烹饪、书法、绘画、音乐等。老年人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同时兴趣爱好的培养,增添了老年人的生活乐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通过努力学习克服年龄上的羁绊和身体以及精力上的不足。通过“老有所学”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实现自己人生新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可以充实老年人的内心世界,让老年人的内心不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
3.6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针对那些刚刚退休后,仍然有自主能力的老年人。可以根據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和长处,建立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社会性或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助演以及教学工作等。同时建立奖励回馈机制,激发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回馈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这种小型的活动可以安慰老年人的自尊心,让他们退休后仍然可以从事一些职业,让他们感觉自己仍然可以为社会服务,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安慰、照顾老年人的内心变化。
4建立社区互联网平台
如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之中,同时引领着社会生产新的变革,创造着人类生活新的空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并深刻地改变着全球产业、经济、利益、安全等格局。所以未来社区的养老模式应该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选择创建APP,搭建平台形成一个智能网链。
建立平台需要三个核心要素:用户(Users)、活动 (Activities)、地点(Locations)。用户通过APP安排活动,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进行清单匹配,地点是该平台的第三个核心要素,活动设定在不同的地点,而用户、活动和地点需要相互关联 。
4.1老年人端
通过APP,老年人可以预约社区的活动室、棋牌室等。当生病无人照顾或需要打扫房间做饭时,可以在平台上寻找护工。为了方便交友同时防止被骗,同一个社区活动的老年人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老年人通过平台可以添加好友,进行聊天、约牌等活动。
4.2子女端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自己无法操作的情况,可以通过增设子女端口解决问题。子女们可以绑定父母账号辅助父母使用,在子女端口也可以远程教父母使用。父母雇佣护工等产生的费用,子女们可以直接支付。
4.3护工端
护工可以通过护工端口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护工经过社区通过后才可以领取任务。平台通过顾客的评价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在任务分配时,越具有优先分配权。每个季度可以根据完成的任务量和顾客的反馈评分进行奖励。
4.4社区平台
社区平台就如同心脏接受和传送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的空间、活动场所、设施、安全保障、活动项目等,同时也向社会招聘护工、寻找志愿者活动。而且搭建平台可以让社区的资源使用率有所提高,大家通过APP实时查看社区的活动动态,来预约活动场地,寻找护工,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社区的娱乐活动,或者根据老年人的长处做兼职。
4.5商用端
商业端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学校、教堂、歌剧团等。他们可以通过商用端在社区平台发出志愿者请求,需说明活动人员数量、地点、主题、具体要求等活动资金。社区通过审核后,老年人们就可以在APP上查看,有意向的老年人可以申请报名参加。
5结论
适老化社区养老设计研究,首先是从社区的空间结构进行探索,以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为设计核心,在适老化社区中建设整套服务体系;其次是通过社区选址、设施设计以及功能规划具体的设计来改造社区现有问题;最后通過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联动整个服务体系。希望适老化公共社区设计研究能为未来老龄社会甚至深度老龄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提供一些新观点,推动中国社区养老方式走向稳定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