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关于“影子教育”的探究
2020-12-29张丽丽
张丽丽
摘 要:“影子教育”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各界学者与社会的关注。我国教育学者对于影子教育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教学经验,对影子教育的含义、功能以及影子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深入探索,以期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归纳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影子教育;基本含义;教育功能;研究述评
从我国现阶段对于“影子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教育学者们对“影子教育”达成了以下的几个共识,其一,“影子教育”是独立于传统的正规学校教育体制的,其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课内知识的补充与强化;其二,“影子教育”的受众主要来源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根据辅导内容的不同,收费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其三,“影子教育”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是学生参加的课外补习机构。在现阶段,教师对影子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受众对象与组织形式,笔者基于自己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谈谈影子教育的基本含义、主要功能与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对后人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影子教育的基本内涵
当前阶段,人们对于“影子教育”含义的主要观点可分为以下两类:其一,“影子教育”指的是小学生或中学生自愿在业余时间参与的补习课程,其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文化课或者艺术课等,其参与形式主要有报课外班、请一对一家教等;其二,“影子教育”是指不被主流教育认可,但在社会中愈演愈烈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外补习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有小部分学生的自愿参加的,大部分学生与家长会盲目跟风参与,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笔者认为,“影子教育”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受当前社会中不良教育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如果不对“影子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从而阻碍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影子教育的主要功能
(一)对正规学校教育的补充方式之一
“影子教育”有其存在的意义,学生通过参与课外补习班,不仅能够强化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能够及时通过辅导教师的帮助来弥补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填补在课堂中遗留的一些难点问题,从这方面来看,教师通过“影子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更强的学习自信,还能够帮助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知识拔高,对中小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能够拓宽教师的就业渠道
随着“影子教育”的出现,现如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独立于传统学校之外的补习机构,对于想要参加教师工作的求职者来说,这样的补习机构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影子教育”对社会的功能体现在能够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并为师范毕业生与求职者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人员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教师收入的增加,促进教师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影子教育”增加了学生家庭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班级容量大、教师工作负担重等因素,并不能很好地顾及到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而学生通过参加课外辅导机构,可以专门聘请一位老师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授,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内容就能够更有针对性,由此看来,“影子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三、影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影子教育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教育资源仍存在明显差距,而“影子教育”的诞生更是会加剧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可能会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实现教育公平的一大因素,并可能会造成社会发展机制不平等的问题。
(二)影子教育的质量无保障
从当前来看,从事课外辅导的教师有许多大学生,他们很多都是以赚取辅导兼职费为目的的,这些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但并不是一线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时,辅导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影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三)影子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阶段,国家对于“影子教育”并未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许多辅导机构都不具备教育部下发的办学许可,即使一些拥有许可证的辅导学校,也并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优秀人才的教学目的。许多辅导机构建立的目的都是为了追逐利益,从这一教学本质来看,“影子教育”在我国只是打着教育的旗号,并未关注学生的切身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影子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造成的一些影响,应引起教师及教育界学者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践,不断强化对“影子教育”的使用规范、影响范围等方面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楼世洲.“影子教育”治理的困境与教育政策的選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3(18).
[2]吕亚楠.影子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其规范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5).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影子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9PTYB01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