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0-12-29曾庆云

职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改革

曾庆云

摘 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支撑课程,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一个科目。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旅游业务水平及旅游综合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现状,讲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模式 改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影响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它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授课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化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是教育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广而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我国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它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较高的课程之一,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以该课程第十一章“中国主要客源国”为例,学生要掌握24个国家的基本情况、风俗习惯与旅游景点。这些知识点呈现广而杂,有难记、易忘、易混淆的特点。其中部分内容教材只用几句话进行了概述,表面看起来学习量不是很大,但实际还需要学生去拓展书本以外更多的旅游知识。这样不仅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而且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很大,在实际教学中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二)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教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时,通常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讲授,教学方式通常采用PPT或者板书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和厌学情绪。笔者曾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以抢答加分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现学生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但如果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来讲叙知识点却很困难,这就是理论知识多于实践能力的明显表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适合当前旅游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型旅游人才。

(三)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考证为目的讲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旅游实践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丰满,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疲态和厌学,学习效果不佳。现代教育讲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讲授时,教师一方面要想办法将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旅游实践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导游讲解,更好地进行旅游实践工作。但根据目前的教学来看,并不能达到这一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学习旅游理论知识,并没有掌握将理论知识向外转达的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这将不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课程评价考核单一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以纸质闭卷考试为主,考核内容也只是围绕教材中出现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背下来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考核中并没有与旅游实践工作进行结合,对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相关旅游业务能力的考核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大都处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阶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革与创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互聯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一次变革,它将引领教育走向一条信息化的道路。

(二)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也影响到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专业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也要紧紧围绕旅游行业的最新业态,服务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对接行业就业岗位,探索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课程教学流程重构

结合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重构,具体如下。

第一,课前。教师收集资料,设计导学单、录制微课、制作教学PPT等,依托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任务的发布和教学资料的推送。第二,课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小组展示、随机问答、限时答题等。第三,课后。为了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依托线上平台可对学生进行线上测验。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为例。课前阶段,教师可通过网络视频、微课制作等创设学习情境,利用线上平台(如云班课、微信、QQ等)推送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基本特征、主要代表建筑等理论知识。课中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内导游模拟实训室,先通过相关设备设计虚拟空间,引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故宫的参观游览,完成对故宫的认知;再利用虚拟环境有效组织教学任务——故宫一日游的导游讲解,引导学生用故宫景点讲解员的身份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导游讲解;随后让学生完成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导游讲解中的训练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导游讲解实践能力。课后阶段,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如云班课、问卷星等),对学生进行线上测试,同时教师可以在线上提出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如何体现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达到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模式下,教师身份由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为例,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我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线下的实体课堂中,教师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实践项目——举办中国风物特产产品展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教师、同学面对面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与讨论,同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产品营销中,提升自身的旅游营销能力。

(三)结合职业岗位发展设计教学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行业和互联网开始全面融合,现在的旅游行业在产品宣传营销、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新业态。智慧旅游、在线旅游(OTA)、智能导游、旅游商城、旅游信息推送等模式已全面渗透旅游行业。因此,在教学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对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旅游电商的出现,使得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还要具备深厚的旅游专业知识,能够在线上为客人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服务,针对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旅游线路。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导游基础知識,成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校可以与企业一起开发线上旅游商城,学生通过实践可更好地将导游基础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在线下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和授课的知识点,可以将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组合,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例如,结合线上旅游商城中不同的旅游线路,让学生协助企业在线上进行与教学项目相对应的旅游产品营销或产品销售,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导游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同时,针对当今旅游市场对“地陪”导游员的需求,学习地点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室。根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实地导游讲解训练,结合导游讲解工作的“说”和“做”等环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导游员职业综合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例如,结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第九章第四节内容教学,可以将当地著名的寺庙作为实训地点,现场检验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岗位中,结合综合景点的特点以及导游讲解的要求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分别是教师综合讲解、学生分组现场讲解、小组自评和互评。

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行业的真实背景下,与就业岗位不脱节,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加轻松地胜任工作。

(四)课程考核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考核中评价主要来自教师,较为主观。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考核中,考核形式是多元、客观的。教师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考核方式同时进行。线上考核主要以线上平台的学习资源阅读进度所得分数,结合每个章节的测验分及作业分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线下考核主要依据平时学生在课堂展示中所获得的个人得分以及完成小组任务所获得的分数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员可包括任课教师、小组组长、班级学生等,以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当然,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来展示学生在课堂中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旅游商城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以阅读量或者销售量来进行考核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了有效整合,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

四、小结

旅游行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文旅产业的融合,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作为未来的旅游从业者,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限制,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旅游专业知识,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笔者相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将蓬勃发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将更加生动、有趣,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玉华.浅谈中职《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2]陈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6(11).

[3]刘慧姝.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6).

[4]康珍.谈优化中职《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效率的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4).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