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作家书意万重

2020-12-29臧明艳

阅读(高年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张籍纸笔秋思

臧明艳

秋风起,北雁南飞,游子的心头平添了几分思念。中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城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冬的衣物,邻里间互相寒暄着,谁家远行的儿郎又寄来了一封家书。此刻,身在洛阳而家乡远在苏州的张籍,不免思乡情切,写下一首朴素而感人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風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洛阳城里的秋风,将一地黄叶送去远方,既然不能如叶子般随风自由飞翔,便只能铺开纸笔,给千里之外的家人写一封书信,好叫他们知道自己过得安好。然而,墨研好了许久,执笔在手,却不知该写些什么。是啊,许久不写家书,心里有千言万语,一时竟愣住了。诉不尽的思念,写了满满的几张纸,小心翼翼折叠好装进信封,正要交到送信人手上时,忽然又将信收了回来:匆匆忙忙写的这封信,是不是漏了什么呀?父母到底能不能看明白,是不是再添上三言两语好呢?想着,又对送信人说,您再稍等一下吧,让我打开家书再写几句,好叫二老安心,莫要牵挂担忧。

我年少时读这首诗,只觉得这诗人怎么磨磨唧唧的,要是担心一封信写得不够清楚,可以过几日再写一封便是,何必来来回回折腾呢?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微微颤抖的手,看到他用蜡封住了信,却再次打开信来一读再读,唯恐漏了什么重要的话。然而如今再读《秋思》,我却感动得落下了眼泪,这哪里是一封轻飘飘的家书,它分明装着沉甸甸的思乡之情,想回却回不去,想见却见不到,所有的情感都只能化为几页笔墨,托付别人之手转送而已。这便是“欲作家书意万重”啊!

你或许要说,从前的从前,出门在外,想要回家乡真的那么难吗?是的,确实很难。现在你想去任何地方,一张高铁票或者机票就可以实现。想见家人,可以电话甚至视频,但古代交通极不发达,基本只能靠走路或坐船,条件好一些的才能坐马车。很多人一旦离开家乡,有可能十年八年也回不去。即便是好友离别,也会一送再送,因为很有可能从此就天各一方,此生不复相见了。诗人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高龄,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所以他才会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五十多年啊,家乡早已物是人非,许多故人怕早已不在了。边塞诗人岑参在前往塞外任职时,遇到了正要回京城长安述职的使者,堂堂七尺男儿,竟然忍不住落泪,奈何两人骑马相逢,并无纸笔可以写信,他只能一边用衣袖擦着眼泪,一边拜托使者捎个口信,替他向家人报一声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一封看不见的家书,又何尝不是“意万重”呢?

可见,不是不想回家乡,很多时候,他们是回不去,或者不能回。这份身不由己,张籍也同样感受到了。他年少时前往长安,经人举荐,成为了韩愈的大弟子。后来韩愈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写给张籍的,因为他在家排行十八,又官至水部员外郎,因此有了这样的诗题。

当张籍的父母在昏黄的油灯下读着洛阳城送来的家书,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时,不知那钟声是否飘过了千山万水,飘到了诗人张籍的心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张籍纸笔秋思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王咏天
秋思
秋思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秋思
读张籍《秋思》之所思
单宝塔诗
衍纸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