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开源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2020-12-29宋可为
宋可为
当前,我国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协同攻关,传统的创新组织模式无法适应快速的创新需求。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我认为,“十四五”时期,以新型举国体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全面借鉴开源模式。
对我国科技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
开源慨念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旨在打破技术封锁,对抗商业垄断,冲击了已有全球软件市场格局。随着开源的推广和普及,全球的数字鸿沟正在加速缩小。开源同样助力了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崛起。开源技术为中国技术人员进入世界第一科技阵营打开了一扇门。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都是以开源为核心技术构建的,这些公司也在打造自己的开源项目,腾讯拥有超过100个开源项目,阿里巴巴的开源项目数量更是超过了1700个。
开源是扁平化、自洽管理的线上组织形式,能够高效的将全球的开发者组织在一起,这种协同创新组织形式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生产效率及分发效率。开放的授权模式对用户和开发者更加友好,更有利于开源项目后续的发展演进和使用推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源文化能吸引兴趣相同、愿意分享、各展所长、跨地域跨行业的优秀工程师参与到技术攻关和社区建设中。此外,开源可快速实现软件技术全球化,是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安全的必经之路。
对于开源和开源产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程序开发员和开源社区。开源社区通过互联网将遍布全球、各行各业的优秀技术人员组织到一起,代表了最先进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它的核心特点是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模式自组织化、管理方式数字化。
目前,我国的开源社区发展十分迅速,但发展进程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如今,程序开发员和产业均在逐渐关注和投入开源社区,开源生态日趋完善。中国的开源社区普遍属于开源社区的萌芽状态,多为技术人员自发形成的小开源项目技术社区或以某企业某产品(开源或闭源)为核心的用户型交流社区,主要表现为缺乏产业基金会、缺乏专业的社区运营专家和人员、缺乏社会资本的关注、缺乏非软件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服务,包括法律专家、创业孵化、金融投资、市场推广、产品和管理类专家的参与。在行业中,我国的开源社区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统战能力亟待加强。
开源的技术特点——协同创新模式、扁平化自洽以及敏捷开发,使它成为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锋。它符合中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通过学习开源、推进开源,加速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特别是在那些重点关键性技术领域。此外,开源还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技术标准铺垫了道路。开源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天然盟友,借助开源可以形成后发者优势。
推动我国开源发展的
五个维度
面向“十四五”,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突破信息技术封锁,关键在于借鉴开源模式升级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将“开源合作”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举国体制的核心战略。 通过建立顶层战略规划,横向打破目前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禁锢,将科技成果汇聚、公开、共享,广泛引入社会资源,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要加速與国际开源生态全面对接,吸引和奖励国际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和开源企业在华成立分支机构,鼓励其在华建立数据中心或镜像站点,协助其建设完善中文版社区网站,资助其定期在华举办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国内各领域兴建开源社区并与国际社区展开合作,鼓励国内社区聘请国际开源技术领袖为顾问,对已国际化的中国社区进行奖励。要鼓励开源人士参与制定全球各领域的开放标准。
二是设立开源基金会,兴建开源大社区和激活开源小社区。
放开国内对开源基金会的设立限制,鼓励由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成立更多的开源基金会,由基金会负责对开源社区、开源项目进行管理和孵化的具体工作。试行开源社区的混合所有制,即由国家或央(国)企发起,联合开源基金会联合兴建开源大社区(门户型社区),其中国家和央(国)企负责出资和保持社区中立性的定位,由专业的开源运营团队负责后期开源大社区的日常运行维护并对其上的开源小社区或开源项目进行资助、孵化和帮助。
开源大社区主要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如数据中心,代码托管、法律援助、金融孵化,产业推广等。大社区支持并协助企业或个人在大社区内快速构建其专属小社区,小社区可直接使用大社区的各种公共资源为己所用,小社区的精力更专注于自身的技术项目。建成这样的大社区搭台小社区唱戏的一体双层结构开源社区,可以充分发挥央(国)企在产业资源、资金和市场上的优势,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由专业的社区运营专家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广运维,将会发挥出大社区的资源整合优势,成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池,激活小社区灵活、高效、有活力的特点,将开源社区整体发展成为具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和资源再分配特点的拥有新陈代谢能力的成熟社区。
三是从教育着手培养开源软件人才。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调整教材和优化师资力量,规避教材和学习环境中严重依赖任何商业公司的软硬件产品,特别是目前对X86硬件平台、Windows系统、Of-fice文档和F1ash课件的过度依赖。针对中小学生重新制定开放技术教育体系,可以引入开放硬件平台Risk-V、开放板卡树莓派、国产飞腾设备、Linux/Android开放系统等技术作为施教环境和教学课件。同时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增加信息学课时占比,在初中阶段将信息学分解为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在高中、职成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大幅增加信息技术课程占比和考试难度,建议将信息学和软件开发设置为高考科目,同时借鉴德国实施的二元制教育,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开源社区、企业的实践学习相结合,两个成绩并举。引入这种教育考核体系能有效的保证信息技术人才始终面向市场需求,实现与企业团队的无缝对接。
四是促进企业开源转型和孵化开源创业。
在“十三五”期间,IT龙头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积极拥抱开源,规模以上企业纷纷制定企业开源战略。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中小企业占据企业总量的97%,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它们贡献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新产品研制。“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激活中小企业,解决它们在开展科技创新时“心不足”或“力不足”的问题。鼓励、引导甚至资助它们主动进行开源转型,加大对开源项目的创业孵化。同时,鼓励大企业做好表率,把基础技术項目在开源社区中开放,重点聚焦于设计商业模式、产品化和市场推广和实施交付环节。中小企业需要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的专家协助他们来进行开源转型。对于孵化中的开源项目和小微企业,可提供更加细微的服务。如取消线下注册经营地的限制,鼓励并认可SOHO这样的以线上协作为主的新型科技创新模式;由开源大社区为开源项目和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网络资源,如虚拟主机、网络存储、研发云等;开源大社区还可通过对技术资源(如开放源代码)的评估来为优秀的开源项目和小微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如个人信用贷款、源代码质押贷款或创业补助),有效协助开源项目快速成长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尝试开源虚拟公司备案制。
五是多维度鼓励开源,促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升级。
鼓励产业界成立更多的开源联盟、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双层治理平台,线下是实体组织,表现形式为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个人组成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线上是虚拟社团,表现形式是由开发者、开源项目和源代码组成的开源社区。线下实体组织和线上的开源社区有部分映射关系,但线下实体组织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线上开源社区才是开源协同创新的核心,重点在于分权治理。
所谓分权可以理解成开源社区的所有权、运营权、冠名权、开源项目的知识产权和开发者的人身权相互分离,一般通过对社区贡献最多的集体和个人牵头组织进行民主决策,而其上的开源项目相关事宜则由对该开源项目贡献最大的集体和个人牵头组织进行民主决策,在这一系列的分权民主决策过程中,其实是民主集中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各方利益诉求得以满足和平衡。
开源治理的另一特点是多维度共冶。当今优秀的开源社区均设有法律服务分中心、项目孵化分中心等职能,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为开源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发展建议和支持服务。开源源于技术,但不止于技术。因此我国的开源治理也应扩展到多领域协同,探索从多维度推出鼓励开源的积极政策。比如制定鼓励使用开源的倾向性法律规定;在开源领域设立高端人才计划;对于政府采购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要求其源码在开源社区备案,同时要求信息技术提供商、开源社区和政府采购方签署三方协议,约定可通过开源社区来进行长期运维。
开源是全世界的技术宝藏,也是最先进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中国借鉴开源、发展开源不仅有助于避免重复投资,形成可积累、可复用、可再生的公共技术资源,还有助于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时期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使中国技术、中国产品突破重围,最终服务于全球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