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式步枪射击体验
2020-12-29李择李沁
李择 李沁
每当老兵们提起这款步枪时,总是少不了称赞与夸奖,它仿佛就是军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虽然已经有些老旧,但依然是回忆中最经典最优秀的轻武器之一。自诞生起,它就是天安门前的常客,5次大阅兵中有它的身影。它曾被很多人误解,说它是AK的仿制品;它也曾被寄予厚望,说它是高原作战远距离射击的不二选择;它曾经因为独特的外观,被人认为是采用恒定后坐先进理念的先进步枪;它后来被人平反,说SKS才是它的真血亲。但终究,它还是落后于时代,逐步退出了现役。如今它还在军营中,发挥着最后一丝余热,像一颗种子,让人民军队依然延续着有托步枪的操典。它,就是赫赫有名的“81杠”。
81-1式步枪是一代人的记忆,是很多人记忆中上世纪我国士兵的标配,甚至说是人民军队曾经的代表,很多人对其喜爱有加。笔者也曾体验过这款备受好评的武器,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能感受到,81杠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经典。
近日一些特战旅重新装备81-1式步枪来进行有托步枪的相关训练
81式枪族有木托的81 式步枪、81-1式步枪、81式轻机枪。本文的81杠是指广泛装备部队的81-1式步枪
初体验
当笔者从枪柜中看到那把真铁实木的81杠时,就被其独特的外观所惊艳。相比于采用大量聚合物材料的95式步枪,81杠要朴素得多。81杠的机匣和机匣盖还是冲压钢材质,护木和握把也是触感优秀的木材,没有时髦的塑料和铝合金。木材永远是最经典的材料。时至今日,不少高档的现代运动步枪依然忠实地保留了木制护木、握把和枪托,最大程度地提升触感,给射手最好的射击体验。81式作为一款应急的过渡步枪,延续56冲的钢木结构也是理所当然,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尽快建立生产线。
相比短粗的95式和56冲,81杠整体显得十分修长纤细。81杠的枪管比56冲更长,机匣也更长一些,整体虽然和56冲非常像,却和56半一样很适合进行刺杀动作。光看其外观,就能想像出81杠在劈枪时的铿锵有力、气势如虹了。当然,实战告诉我们刺杀在战斗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少了。81杠的修长外观主要还是源于其内部的核心设计,是在对M43弹药和AK步枪进行充分研究后而改进的结果。81杠绝不是AK的仿制品。这里顺便提一下81杠的配套刺刀。这种刺刀外形也很简朴,但功能太过于单一了。
81式和AK的弹匣互不通用。图为81式弹匣
81式的快慢機档位顺序有些特殊
在端详过后,笔者双手持枪呈瞄准姿势,81杠的重心就在弹匣处,双手持枪还算舒适,没有出现56半那种头重脚轻的情况,对于一支有托步枪来说,其重心设计中规中矩。81杠在制造材料没有显著改进的情况下,枪管和机匣都比AK更长,但空枪重量却为中规中矩的3.5千克,比AK还轻一些,不得不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但一旁的81式轻机枪却没能给笔者留下太好的印象。81式轻机枪还是沿用了RPD的木制枪托,无法折叠,全枪长度过长;反向小提把更是让笔者摸不到头脑,拎起来很容易脱手;快装弹鼓只能说比一般弹鼓装弹方便,射击前要先给弹鼓卷簧“上劲”,射击后解脱卷簧时还容易被卷簧拨杆打手。81式轻机枪虽然和81杠同为一族,但笔者对它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枪库内光线昏暗,空间有限,想要真正的探究81杠,还是要到靶场上。
射击前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笔者在准备区领到了空弹匣和若干枪弹,在听到命令后便单膝跪地开始压枪弹。说实话,这种冲压金属弹匣虽然看着过时,但却给人非常扎实的感觉,厚实的抱弹口展现着它的强壮,但这个重量实在是不轻,装在子弹袋里沉甸甸地往下坠。
走到靶位后,笔者卧倒并把81杠放在依托物上,这种有托步枪的重心相对靠前,有依托射击相对舒适。我军现在采用的95式步枪是无托结构,重心就在握把之上,虽然指向性非常好,单手持握也没问题,但射击时全枪大部分重量还是集中在右手上;而有托步枪的重心靠前,有依托射击时比无托步枪更舒适更省力,但无依托射击时则比较考验臂力了。
笔者摸了摸位于机匣左侧握把之上的旋钮式快慢机,心中暗自欣喜。相比于56冲的大拨片,81杠的快慢机可以在右手不离开握把的情况下操作,不会破坏持枪瞄准动作,人机工效更好。AK的大拨片快慢机的优势在于出枪开保险动作一气呵成,十分流畅,右手持枪携行时如果遇到突然情况,右手向前送枪,左手握住护木,右手移握握把的过程中,用手掌轻轻一蹭就能打开保险,但持枪瞄准状态下,必须要右手离开握把才能操作大拨片。
不过81杠的快慢机也不是没有缺点,从机匣左侧看,快慢机档位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1-2-0,即半自动-全自动-保险,和普遍的保险-半自动-全自动顺序有较大区别。不过考虑到当时我军的主要作战环境,在丛林中确实需要第一时间把弹药快射出去,把全自动档位设计在最容易调节到位的位置,也是出于实战考量。但81杠的快慢机调节角度还是太大了,从保险调到半自动模式需要将旋钮拨动180°,仅用右手拇指调节还是有些困难。
接下来笔者右手握住握把,把腮部贴在钢制枪托上调整瞄准姿势。说实话这种钢制枪托的贴腮感并不好,带着一点枪油的冰冷的钢铁直挺挺贴在脸上,远不如木制枪托来的舒适。枪托持握部分两侧的塑料握片没有任何改善效果,想必冬天的时候不戴面罩射击会十分难受。后来笔者也发现,这个折叠枪托的强度也不好,用久了后变得松松垮垮,射击时可能会左右摇摆影响精度。不过相比56冲的“弯枪托”,81杠的准直枪托理论上可以改善枪口上跳,沿枪管方向的后坐力和抵肩作用力在一条线上,减小枪口上跳,AKM突击步枪早在1959年就采用了这种准直枪托设计。
81式的照门非常有特色,但瞄准基线长度比AK 还短
從95式步枪开始,国产步枪弹匣的前挂点面积就变得比较大。图为19年国庆阅兵中新步枪的弹匣
右侧的拉机柄用左手操作相对麻烦,但也能接受。图为射手用左手拉动AKM拉机柄
当笔者调整好姿势开始瞄准时,却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笔者之前最熟悉的是使用觇孔式照门的95式步枪,但也接触过56冲,对缺口式照门并不陌生。但81杠的照门却是“缺孔”式,在传统的缺口上方多了护翼,视野不如缺口式那么宽阔,瞄准也不如觇孔式那么方便。后来笔者翻阅资料,才知道这种加了横杠护翼的设计是为了防止表尺脊反光,表尺磨损虚光。对于长期使用缺口式瞄具的射手,这种瞄具确实能很快适应,笔者的不适应说到底还是使用习惯的问题。81杠的表尺是转轮式,比AK的游标平移式更方便调节,而且只有5档,分别用于瞄准100~500米距离上的目标,比起AK最大射程达到800米的表尺,81杠的表尺可以说是实际的多。由于枪口要留下安装枪榴弹的距离,81杠的准星位置也后移了一些,这就导致了81杠的瞄准基线长度比56冲还短,远距离射击精度较差。笔者对81杠机械瞄具的实际体验,也打破了81杠适合高原作战的传言,81杠的表尺射程不过500米,设计之初就没考虑过远距离射击;虽然M43弹的弹头重,但初速较低且弹道弯曲,所以表尺才密集的划分了五档;虽然同是7.62毫米口径,但中间型威力弹和全威力弹是有显著差别的,81杠与适合高原作战和远距离射击根本沾不上边。
在笔者空枪击发一次试了试扳机手感后,便从子弹袋里掏出弹匣准备射击。81杠和AK的弹匣互不通用,但也还是延续了前挂后卡的安装模式,虽然有托步枪的弹匣在前方,安装弹匣时只需要眼睛往下一瞥就能看着操作,但81杠的弹匣还是不好安装,笔者第一次操作居然没有安装到位。究其原因,81杠的弹匣前挂点还是偏小,边缘也不够圆润。95式步枪和03式步枪虽然也是用前挂后卡弹匣,但弹匣前挂点的面积足够大,塑料材质也更“滑”,不那么棱角分明,因此安装起来要方便许多。有人认为前挂后卡弹匣是落后的设计,实际上前挂后卡弹匣安装极为牢固,如果设计合理的话,稍加练习,前挂后卡弹匣安装起来也是十分方便迅速。我们不能一切围绕人机工效而去牺牲枪械可靠性,士兵在操作任何步枪前肯定要先进行训练,必然有人适应枪这一过程。
之后笔者将枪身向左倾斜,弹匣朝右,左手绕过枪支上方拉动拉机柄上膛。81杠延续了AK的右置一体式随动拉机柄,闭锁不到位时前推方便,其操作手感也是一如既往的好。虽然拉机柄在右侧,但这还是为了符合大部分人的操作习惯,毕竟一般人的右手会更灵活有力。拉机柄在右也是从非自动步枪时代就延续下来的设计传统,我国有托步枪基本都采用右置一体随动拉机柄设计。现代很多人更推崇非随动拉机柄,且不说这种拉机柄还要设计辅助推机装置,其手感就远差于随动拉机柄,只要不打手,人机工效自然也是更好,因此笔者还是非常喜欢坚固耐用、手感一流的一体式随动拉机柄。
射击时
笔者将快慢机调至半自动档位,在瞄准目标后,调整呼吸,慢慢扣动扳机,第一发枪响后,笔者被吓了一跳。81杠还是延续了AK的机匣结构,机匣盖靠复进簧导杆尾端向后顶住固定,因此机匣盖后端开有一个小孔,复进簧导杆尾端就从这里穿出。这支81杠估计在前一个人使用后,涂了太多的枪油,因此开第一枪时,枪油被点燃,产生大量的烟雾,没被点燃的剩余枪油也受到冲击,从机匣盖后端的小孔中一起往外喷,因此笔者第一枪就被油烟呛了个泪两行,不过后来几枪就再也没有这种问题了。
进行单发射击时,笔者能明显地感觉到,81杠的后坐力和枪口上跳幅度都比AK要小。毕竟81杠用的是短活塞原理,活塞轴线更低翻转力矩更小;准直枪托也使抵肩作用力和枪管重合,消除了部分翻转力矩;自动机更轻小,后坐速度更慢。而且得益于我国钢铁质量的提升,81杠在沿用AK式枪机的情况下,单发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散布甚至比以精度著称的56半还小。
接下来笔者体验了81杠的全自动模式,进行了多组短点射。81杠的枪口上跳幅度和可感后坐还是低于56冲,点射散布也不错,全自动射击可控性相对更好。尤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81杠的射速要明显低一些。由于81杠的机匣较长,很多人认为81杠采用了著名的恒定后坐原理,即枪机框后坐到最后速度为0,不会撞击机匣。但实际上81杠并没有采用这一原理,不过81杠枪机框的后坐速度确实不快,后坐到最后也不过是相对轻的贴一下机匣再开始复进。导气式枪械后坐力有两个来源,一是枪弹发射时膛压产生的后坐力,二是之后枪机框后坐撞击机匣产生的后坐力。相比AK,81杠的自动机并不会猛烈地撞击机匣,可感后坐自然会下降。由于还是采用M43弹药,膛压造成的后坐力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因此81杠的可感后坐依然不小,和95式这种小口径步枪还是没法比。
81式的机匣盖固定方式和AK 如出一辙
空仓挂机状态下的81式步枪
81式的活塞三件套,活塞、活塞簧和气体调节器,和SKS有非常大的区别
打空彈匣后,81杠的枪机框没有继续复进,而是处于空仓挂机状态。有人说空仓挂机可以提醒射手弹匣打空,在战场上能救士兵的命,所以81杠比95更适合战场。但笔者对此并不赞同,因为81杠的拉机柄在右侧,空仓挂机后也看不到,笔者是在枪声停了之后就立刻知道弹匣打空了。如果是那些采用非随动拉机柄的步枪,空仓挂机必然是无法直接看到的,难道提醒射手弹匣打空了的不是已经停下的枪声,而是手中枪械重心的不明显变化和很难直接观察到的自动机?俄罗斯人用了那么久没有空仓挂机的AK,难道士兵的阵亡率就更高?实际上,空仓挂机对于步枪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换弹匣,在配备空仓挂机解脱钮后,换上新弹匣,顺势拍打或按下解脱钮就能推弹上膛开始射击。
81杠虽然有空仓挂机功能,却没有解脱钮,换上有弹药的弹匣后,还是要拉一下拉机柄才能解除挂机推弹上膛。真正有完备空仓挂机系统的国产步枪,还要等后来的“95杠”。
分解时
射击后,笔者拿来枪油和布开始进行清理。81杠的分解很简单,会分解AK的人必然会分解81杠。81杠在采用短活塞导气原理后,分解时比AK多了气体调节器、活塞和活塞簧这3个部件,需要拆下上护木,才能拆下导气系统。其它部分的分解步骤和AK几乎一致。81杠的活塞比较容易因导气箍气室积碳过多而难以拆卸,多次射击后确实要花些力气才能拆下导气组件,这也是短活塞导气的缺陷之一。
在分解时笔者对81杠的内部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是81杠还是延续了AK的闭锁机构,闭锁凸笋、推弹凸笋、抽壳钩、抛壳挺让位槽的位置如出一辙,枪机导柱也是在较大的闭锁凸笋上,也还是将带动平面设计在了枪机框曲线槽内,预旋转启动平面位置也是一样的。从核心的闭锁机构上来看,81杠完全延续了AK的灵魂核心设计,所以说81杠和AK没什么关系也是大错特错的。如果把81杠和SKS/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毕竟SKS采用的是枪机偏移闭锁,和81杠的枪机回转式闭锁沾不上任何关系。有人可能会说SKS也是短活塞导气,但实际上SKS的活塞是两节式,除了活塞还有一个独立的小推杆,导气机构和81杠完全不一样。因此总的来看,81杠是基于AK改进而来的步枪,和AK有很大的关系,导气系统和AK有较大区别,但和SKS则几乎没有血缘关系。
81式的闭锁机构几乎完全继承了AK的衣钵
81式的气体调节器
图中乌克兰特种部队士兵虽然手持AR步枪,但AK 的操作方式已经刻到肌肉记忆里了,仍像操作A 的拉机柄那样去操作AR
其次是81杠的枪机框很长,和机匣导轨配合的距离很长,因此机匣也不得不拉长。AK作为长活塞导气的枪械,枪机框虽长但和机匣导轨的配合距离却很短。81的枪机框两侧有两条很明显的长凹槽,就是为了让机匣导轨更好地引导枪机框,使其运动更加平稳以提升精度,其设计思路和SVD狙击步枪有些相似。
最后是81杠还有一个设计在准星后方的气体调节器。这个气体调节器有三档两孔,0档位为关闭导气孔,用于发射枪榴弹;1档位为正常导气孔,用于正常环境下的射击;2档位为大导气孔,用充足的燃气保证自动机有充沛的能量,用于恶劣环境或者枪械缺乏保养的情况。但由于平时根本用不到配套的枪榴弹,也很少遇到过于恶劣的环境,一般情况下还都是用1档位。设计在准星后方的气体调节器,射击时可以很方便的用弹壳底缘进行调节,SG550的气体调节器也设计在准星之后。时至今日,俄罗斯最新的AK12虽然有个类似气体调节器的装置,但那个气体调节器上只有一个导气孔,没有调节导气量的功能,还是在用过量导气来保证所有环境下的可靠性。
总结
坦白而言,相比56冲,81杠可以说是稳中求进,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相比同时期的其它步枪,因材料和工艺的保守,与时代格格不入;相比后来的95式,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外观都落后了太多。作为一款过渡步枪,81杠堪称优秀,在主要战术性能上都有所提升,成功地撑起了那段青黄不接的时光。很多人对它也有不少推崇,甚至将其捧上神坛。从笔者的实际体验来讲,95式的各项性能几乎都优于81式。在笔者眼里,这支老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延续了AK的操作习惯,士兵很快就能适应,原有的战术动作和基本操作都不用更改,也许这才是其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