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2020-12-29魏建忠
高效课堂就是学以致用,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利用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来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个知识的内化过程。
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基础。如果教师想要一节课完成得有效,有质量,就必须保证“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便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才更加牢固,更加灵活。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技巧,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学习。
一、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始,符合时宜的巧妙导入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整个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导入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活动导入、设疑导入等。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征和历史学科故事性、线索性的特色两方面内容,来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可在课堂上提供一些与学习内容有直接关系的视频或实物演示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可找到教材和生活情境的结合点,运用生活情境,展开课程学习。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问题导入
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和历史事件具有的线索关系巧妙地设问,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可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也可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贞观之治》一课中,可以设计“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她称帝后有何作为?”这几个疑问紧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注意力显得十分集中,很快导入新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导入
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将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构建听觉形象,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调。例如,在上“南京大屠杀”时,先放一段哀乐,要求全体学生站起来,默哀三分钟,一下子就感染了学生的情感,激发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欲望。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形式各异,方法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糅合并用。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为历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先学后教,提高效率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开讲之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让学生认真自学,掌握基本知识,并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为“后教”提供真实素材。例如,我们在学习“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时,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理解有困难,对“国际联盟的性质”认识不到位,而这些又正好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这些情况教师在巡视督查时应认真分析和归类整理,以便“后教”时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所谓“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之后,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凡是学生已经解决的,学会了的坚决不教。比如,一些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较明显的历史事件的过程,意义等不必重复,而把时间省下来,重点解决学生自学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认清某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等,这些问题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学解决确实有困难,那就重点解决这些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做题是考查和巩固学习效果的关键,适当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习题考查的内容需要基本覆盖本课的知识点,并注重与实践相联系,即习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在选择习题时,要难易适中,要注重“质”,即通过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迁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所在,进行重点分析,以此让学生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因为学生对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容易在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上出错,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例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B)
①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达
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
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14,15世纪)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例2,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
A,古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
C,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
四、课堂小结,归纳整理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重点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不仅可以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
课堂小结不应千篇一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利用知识结构图总结
知识结构图可引导学生整体、系统地掌握本课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本课小标题的内容,构架知识框架,补充内容,编织成网,形成准确,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更加系统,清晰地了解,还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
(二)比较异同法小结
比较式小结是把两个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历史事件多角度地分析对比,找出其异同点。通过比较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为探索认识历史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如上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后,可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做小结: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同点:国家元首,元首的产生方式,元首的权力,元首的任期,国家权力的中心等不同。
(三)歌诀式小结
对于那些知识比较零乱的内容,讲授之后将其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然后加以记忆巩固,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提高了记忆效果。如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诀:“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借助历史事件来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可以创造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先学后教,节约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施教,提高课堂效率;精选习题,巩固提高,达到对知识的内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掌握知识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 项家庆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
[2]洋思高效课堂.秦培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秦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