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
2020-12-29朱宜尧
作家祝小兔说“木头需要懂它的人”。这话让我眼前一亮。
好的木头,到了木匠手里,经过巧思、设计、制作、打磨,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成为一件别致的家具或饶有余味的艺术品。小时候我经常看父亲做木匠活。他有镜刨,镜刨像大老爷的官帽,握住“官帽”的两个耳朵,一些小来小去的拐角都能处理。当然,看时间长了,便想跃跃欲试,几次央求才谋得一个小小的活儿。
镜刨处理过后还不够光滑,便用砂纸打磨,由粗到细,看花容易绣花难,手和小臂的肌肉酸痛了,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还要继续打磨,直到父亲点头为止。
打磨后,木头极具光滑,特有手感,那种隐藏在木质里的温顺被打磨出来。纹理清清楚楚,深深浅浅,有的像微波荡漾的水纹,有的像绣在木头上的一朵苦难之花。
稍微大一点,跟父亲做木匠活,很多打磨的活都由我完成。
打磨,是很枯燥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有时在打磨的过程中能迷迷糊糊睡上一觉,手还在打磨,心早已睡过去,那种机械的动作还在,一下一下,免不了挨父亲的骂。
人在年轻时心气高傲,总觉得一份简单的活不愿意努力,甚至不屑一顾。其实最简单的活是最难的,最出工的,也最见功夫的。我当时不以为然,可怜我心气儿很高。
我去兰州读书,实习在工厂做检点锤。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磨。钢不比木头,很难打磨,要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地打磨抛光。一个小小的检点锤需要两天时间去打磨,才能锃明瓦亮。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打磨后爱不释手,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欢得不得了。
打磨至关重要,使得检点锤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
打磨,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心性,品性。打磨的虽然是对象,但很多时候打掉都是自己的懒惰,自己的浮躁,自己高傲的心气儿,磨出了心平气和,磨出了日子的收获与喜悦。
可惜那时不能深刻体会,一个人,需要自己打磨,也需要岁月打磨。
打磨是一个人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减肥是一种。努力是一种。起早贪晚辛苦也是一种。还有一种是看不到的,像岁月的风沙,河流的冲刷,世界的悄然改变。
对于那些不可控的,需要打磨自己强大的内心,坦然的内心。对于可控的,在自己把握之中的,应当尽可能地去做好。当你看到和自己一样年龄的人,身材如此完美的时候,你才真正发现自己吃不下打磨肉身的苦,世界完全变了色彩。
人的一生,每天都需要打磨一下自己。除去粗糙,呈现精致。有时,看似打磨别物他人,其实真正打磨的是自己的内心;有时,打磨着自己,其实潜移默化地打磨着另一个人。
适用话题:去其糟粕、自省、耐心
(邱鸾瑶荐自《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