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传家
2020-12-29黄涌
白石老人画过一幅《清白家风图》,寥寥数笔,仅画上几棵青白菜——青白菜谐音“清白”,故有“清白传家”之意。
说到“清白传家”,自然会联想到弘农杨氏的清白家风。它的开创者是东汉时著名学者杨震。
杨震幼年时饱读群书,精通经史。中年开始从教,收弟子三千余人,人称“关西夫子”。五十岁后,步入仕途,官至太尉。
据《后汉书》记载,杨震做官后,有一次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县。他曾举荐过的弟子王密,此时正在昌邑县担任县令。听说老师要经过这里,王密便深夜前往拜访并奉上“十斤黄金”以作酬谢。杨震一看“酬金”,正色道:“从前,我因你有真才实学而举荐你,今天你居然这样。看来,我虽然了解你,但你却对我一无所知啊。”王密以为老师是害怕名声受到影响,便小声说道:“我之所以深夜过来,就是怕被别人知道。现在天黑,不会有人传出去的。”杨震听后,非常生气:“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后来,杨震转任涿州太守,过着布衣素食的日子,其家人亦同普通百姓一样。他对此解释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意思是,要让他家人被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才是丰厚的。——这便是“四知拒金”与“清白传家”的由来。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作家杨绛在一百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话。
杨绛与钱锺书是有名的贤伉俪,二人均出自名门。钱家系无锡名门望族,杨绛的家族鸿山杨氏同样是名门,即为弘农杨氏(杨震)之后。杨绛以105岁高龄谢世,留下这样的遗嘱:不设灵堂,不留骨灰,藏书文物全部捐给国家博物馆。
清白传家,求的正是清清白白与平平淡淡,恰如白石老人笔下的青白菜。
适用话题:洁身自好、家风传承、风骨
(龚新立荐自《今晚报》)